盤點城市競爭力所有文章
盤點城市競爭力所有文章
新加坡伊甸園戰略研究所(Eden Strategy Institute)於2018年7月公布全球50大智慧城市政府評比報告(Top 50 Smart City Governments),臺北市在全球140個智慧城市政府中排名第16名,為亞洲第5名,超越芝加哥、西雅圖、香港、溫哥華、柏林、東京、巴黎等知名城市。
自2010年起,該組織為許多政府部門服務,透過質化與量化研究、技術規劃、合作夥伴關係和影響評估等方式,協助政府和企業將智慧城市創新推向市場,希望能為市民提供更美好與便利的生活。為了評選出全球50大智慧城市政府,先從現有智慧城市的排名、新聞報導和網站上廣泛蒐集城市清單,後續再擴大範圍,從過去新聞曾報導已逐步推廣智慧城市相關計畫,但在現有的相關報告中未被納入排名的城市有58個,最後選定以140個城市做為評選標的。
而城市評選採取二手資料分析和訪談兩種方式進行,首先依據10個關鍵要素作為評比指標,爾後再訪談市府相關首長如市長、首席資訊長、智慧城市計畫管理者等,以確保資料的可驗證性,且分析結果可提供每個城市未來發展與學習的重要參考,指標分述如下:
英國首都倫敦在全球50大智慧城市政府中排名第1,新加坡和首爾分別拿下第2、第3名,其餘第4至第10名分別為:紐約、赫爾辛基、蒙特婁、波士頓、墨爾本、巴塞隆納及上海,前10名的榜單中,亞洲區就占了3個名額,而美國則有12個城市進入前50名,包括:舊金山(11)、芝加哥(17)、西雅圖(18)、夏洛特(20)、華盛頓特區(21)、哥倫布(25)、洛杉磯(26)等。
報告特別提出幾項觀察重點:
臺北市全球排名第16,亞洲第5,僅次於新加坡、首爾、上海和深圳,在各項指標上表現均等,在智慧城市願景(Vision)、創新生態系(Innovation Ecosystem)及成功案例(Track Record)共3項指標獲得高分。報告指出,由於臺灣整體政經社會環境的氛圍,使得人民有較強的主動積極性,加上ICT及電子產業豐厚的研發能量,為臺北市發展智慧城市奠定良好的根基。
為營造城市創新氛圍,支持民間創意發想,臺北市政府推動成立「臺北生活實驗室」(Living Lab @ Taipei),由市府作為平臺,並提供相關行政協助、不出資,讓創新者以臺北市為實驗場域,匯集各式各樣關於教育、醫療、運輸、居住、金融等創新想法,以及其他與公共福祉相關之服務,可在場域內進行相關應用概念驗證(POC),而其實證成果,得以作為後續營運模式開發與典範經驗輸出。同時,為落實「發展智慧城市」施政理念,臺北市政府於2016年成立「臺北智慧城市專案辦公室」(TPMO),做為政府、市民與智慧城市解決方案的提案者三者之間的橋樑,目標為凝聚產業與政府資源,以智慧方案解決市民需求。
整個臺北市推動智慧城市的方式,主要串連Top-down(政策幕僚)、Bottom-up(鼓勵新創)及Citizen-Participation(市民參與)等機制,接觸超過400家ICT業者及相關研究單位,並與約30個市府局處合作,啟動超過130個POC專案,期鼓勵各種創新創意在臺北市落地,加速開發各種解決方案。正因為推動智慧城市的目標與願景明確,且積極鼓勵各種創新創意想法於實驗場域進行落地、驗證,因此在城市願景、創新生態系此2項指標均獲得3.1分,表現亮眼。
在成功案例此項指標的表現上,臺北市亦獲得3.1分的高分,報告中特別介紹空氣盒子(Air Boxes)、智慧公宅為推動智慧城市的成功案例。「空氣盒子」是由臺北市政府、中研院及華碩(ASUS)、研揚科技(AAEON)等產官學界共同合作,推出全國第1個智慧城市的空污監測計畫,於全市布建多達300個空氣盒子,其中有150個裝置在國小,可即時偵測溫度、濕度與空氣中的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等環境資訊,並追蹤污染源及數據分析,同時亦開放數據資料,鼓勵市民創新應用。臺北市藉由提供實驗場域,讓業者成功驗證空氣盒子的實用性,亦協助建立良好的商業模式,將產品輸出國際。
臺北市政府在有限的預算內推動智慧城市發展,其中一個成功案例則是「公共住宅智慧化」,透過智慧科技的應用,提升市民於安全、健康及舒適便利等方面,能受到更即時且全面性的照護。自105年起,初期先擇定數處基地作為智慧社區示範場域,秉持開放性、可相容、可擴充此3個原則,以營建經費外加3~5%規劃建置基本的智慧化設施,包含安全防災、智慧生活服務、停車場管理、智慧電網、能源與節能等。公共住宅智慧化的目標,除了提升市民的生活便利性之外,也期望經由智慧公宅的生活場域實驗,提升營建與智慧設施產業產值,進而將臺灣經驗輸出至國際。
進一步觀察10個評比指標項目中,以財務誘因、支援計畫、人才成熟度的得分相對較低,皆為2.1分,推測可能因臺北市發展智慧城市,主要透過公私協力及全民參與的機制運作,相對其他城市而言,缺乏企業的龐大資金挹注,對於智慧城市的新創企業,獲得的創投資金亦較少;另一方面,由於具有領先優勢的智慧城市,普遍重視市民在數位科技能力的重要性,因此會透過如科技創作活動-黑客松(Hackathon)、學校教育計畫、產業沈浸式計畫(industry immersion)等,亦或是在當地的大學或企業內,透過合作方式共同參與智慧城市專案計畫,以利未來進入相關領域的人才預作準備。儘管臺北市在智慧城市相關領域的人力資源稍嫌不足,但憑藉ICT產業與人才高度群聚於臺北市,加上近期推動的國際人才交流計畫、Hackathon比賽等,期促進創新人才互動交流與擴散研發能量。
臺北市打造的生活實驗室,提供一個創新的平臺,讓市民可以在場域內驗證、修正產品原型,發展具實用性的產品,於國內建立品牌知名度,能助益拓展海外市場。推動智慧城市計畫至今,於國內外獲獎無數,包括IDC亞太區智慧城市大獎(SCAPA)、WeGO全球最佳「合作城市金質獎」、ASOCIO最佳資通訊城市典範獎等,證明臺北市政府透過創新策略及政策,建構智慧城市生態系,受到國際關注與肯定。
未來臺北市政府將持續以「民眾參與」、「打造數位化城市」與「開放創新」三大核心價值,整合國內外資源做鏈結,推動智慧城市相關產業邁向國際市場,期驅動整體城市的經濟發展,為市民建構宜居友善的永續智慧城市。
資料來源:https://www.smartcitygov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