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城市競爭力所有文章
盤點城市競爭力所有文章
《遠見雜誌》於2016年7月公布「縣市總體競爭力大調查」結果,臺北市在全國19個縣市蟬聯冠軍,除了競爭力總體排名拔得頭籌,在「經濟與就業」、「教育及文化」、「環保與環境品質」、「醫療衛生」、「地方財政」等5項面向,不論是六都組或全臺縣市之排名,亦順利囊括第一名。在「治安」與「生活品質與現代化」2個面向上,雖然臺北市仍有改善空間,然而相較去年排名表現已有明顯進步。城市的資源條件、歷史發展定位,加上政策的貫徹力,讓臺北市在經濟、教育、醫療、財政上成為常勝軍。
《遠見雜誌》於2016年7月公布「縣市總體競爭力大調查」結果,臺北市在全國19個縣市蟬聯冠軍,除了競爭力總體排名拔得頭籌,在「經濟與就業」、「教育及文化」、「環保與環境品質」、「醫療衛生」、「地方財政」等5項面向,不論是六都組或全臺縣市之排名,亦順利囊括第一名(見表1)。
此項調查定期於每年7月公布,針對全國縣市進行評比,排除離島三縣市(金門縣、連江縣及澎湖縣)因數據資料不齊全,不列入評比外,共調查19個縣市。2016年評比項目為九大面向90個細項指標,分別為「經濟與就業」(14項)、「教育與文化」(13項)、「環保與環境品質」(10項)、「治安」(10項)、「公共安全與消防」(8項)、「醫療衛生」(9項)、「生活品質與現代化」(13項)、「地方財政」(7項)、「社會福利」(6項)。
臺北市在5項拔得頭籌的面向之中,以「經濟與就業」的表現最為亮眼。從14個細項指標中單就「就業者之教育程度結構─大專及以上」,臺北市大專學歷以上之就業者高達了80.2%,較排名第二的嘉義市(62.8%)整整高出17.4個百分點,突顯出臺北市就業人口之素質水平極高,堪稱是提升經濟競爭力的重要根基。《遠見雜誌》特別指出,除了先天資源條件雄厚,為了開創經濟成長動能,臺北市也致力從政策面著手,推動產業發展獎勵補助計畫。從2015年至2016年7月中為止,共有298案獲審議通過,核定獎勵補助金額達3.63億元,預估帶動企業創新投資超過31億元,並增加1,400個以上的就業機會。2015 年更修訂獎助機制,包括提高創業補助級距、取消第一期補助款30%質押設定,以及增訂天使投資育成補助,給予新創事業最大的支持。
臺北市健全的財務體質更展現在「地方財政」面向上,從細項指標「融資性收入占總歲入比率」的表現,根據財政部與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最新統計數字(2014年)為0%,代表的是臺北市在當年度完全不需依賴對外舉債,即足以支應市政相關支出,是全臺灣唯一能達成目標的城市。此外,在稅課收入、自籌財源比率、平均每人稅賦等3項細項指標,亦取得第1名。
在「教育與文化」面向上,評比的13個細項指標中取得6項第1名,包含15歲以上教育程度大專及其以上的占比、大專院校比例、圖書借閱率等。近年來臺北市於文創產業著力甚深,不僅整合文創單一窗口,俾利業者快速掌握政府資源,更針對微型產業到中小型產業,提供各項豐富且容易申請的補助辦法。為打造臺北市獨特的文化生活場景,使民眾藉由「聽覺」體驗城市特色及風貌,2015年推動「臺北聲音地景計畫」,執行以來已完成改造捷運站自動驗票閘門聲響、增設轉乘及終點站廣播提示旋律等,讓文化生活更有感。同時,亦持續推廣既有節慶活動、各類藝文補助等,導入更多市民參與。
在「醫療衛生」面向,臺北市醫療資源豐厚先進,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發布資料,2015年總計執業醫事人員已突破5萬人、每萬人口執業醫事人員數為188.24人;醫療院所病床數2.5萬床、每萬人口病床數為92.59床。上述指標雖然並非全臺第一名,然而在嬰兒死亡率、每十萬人法定傳染病患者、成人肥胖率等負面指標方面,臺北市都拿下最低,且規律運動人口比率也突破新高。近年更大力推動市民急救教育訓練,截至2015年12月底,臺北市已設置1,257臺「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ED),並辦理急救技能訓練總計1,997場次,達11萬3,196人次接受訓練,強化緊急救護整合能力。此外,推動制定全國首創政策,包括「《臺北市光害管制自治條例(草案)》」、「生態防蚊診所」等引領全國環境保護之措施,目標為打造臺北市成為宜居永續城市。
城市的資源條件、歷史發展定位,加上政策的貫徹力,讓臺北市在經濟、教育、醫療、財政上成為常勝軍,然而在城市發展的歷程中,如何兼顧經濟成長與環境品質往往是城市領導者的難題。值得注意的是,臺北市能夠在「環保與環境品質」的10個細項指標中取得佳績,包含平均每人環保經費、資源回收率、汙水處理率等排名全國第一。針對民眾聞之色變的霾害問題,臺北市政府環保局在2015年世界地球日宣布啟動「臺北市清新空氣行動計畫」,目標在2020年將細懸浮微粒(PM2.5)降到15μg/m3以下,並推動跨域合作減量合作平臺、臺北市空氣品質監測系統、移動源減量、固定源減量、逸散源減量等 5 大管制策略,以減少空氣污染。
在「治安」與「生活品質與現代化」2個面向上,雖然臺北市仍有改善空間,然而相較去年排名表現已有明顯進步。在治安方面,為建構堅實的治安防護網,臺北市持續強化錄影監視系統增設,目前平均密度已達每平方公里55支,為全國設置密度最高之城市。2015年竊盜犯罪與前一年同期相較,發生數減少1,209件,破獲率上升16.1%;暴力犯罪發生數減少104件,破獲率達到103%。而在「生活品質與現代化」方面,評比的細項指標,涵蓋每萬人公園/綠地/兒童遊樂場體育場所及廣場面積數、自來水普及率、有線電視頻道設備、行動電話、汽車擁有數、連網普及率、行動上網普遍程度、平均每戶書報雜誌文具支出占消費支出比率等,臺北市進步3個名次,已晉升位居全臺第4名,顯見居住環境與品質深獲民眾肯定。從細項來看,臺北市現有都市計畫及其他之公園、綠地、廣場、兒童遊樂場等計1,068 處(含河濱公園及其他等共41 處),總面積約 1,984 公頃,目前已開闢完成開放供市民使用者達857處,面積約1,381公頃,平均每一位臺北市民享有公園、綠地面積為5.12平方公尺,提供市民充足的遊憩、運動、休閒之空間,有助於提升市民之生活品質並美化市容。此外,臺北市自推動智慧城市以來,便致力於提供市民與遊客享有最便利的網路生活及線上市政服務,於2015年推動臺北無線網路聯盟、建置光纖到府網路建設、啟動公共住宅物聯網、成立道路管線暨資訊中心等多項政策,朝向智慧便民服務為治理目標。
城市的未來是每一位市民共同關心的,透過客觀的調查評比來檢視與改進,並善用城市的特色與優勢,讓市民感到充滿希望,更進一步期待國際資源、專業人才源源不斷湧入,形成一個正面循環圈,讓臺北市能夠日發茁壯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