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城市競爭力所有文章
盤點城市競爭力所有文章
日本森紀念基金會都市戰略研究所(Institute of Urban Strategies, The Mori Memorial Foundation)於2016年10月公布最新「全球影響力城市指數」(Global Power City Index)報告。結果顯示臺北市在全球42個城市當中排名第33名,領先曼谷、福岡、雅加達等亞洲城市,總分上升了20.4分,包含經濟、研究開發、自然環境、交通易達性都有明顯的進步,其中自然環境面向進步幅度最大。從族群觀點觀察,臺北市在經理人、觀光客的評價排名,相較前一年均有提升,研究人員的評價則持平。臺北市必須深度掌握城市的獨到之處與優缺點,持續深耕表現優良的面向,為城市創建代表性的品牌戰略。
日本森紀念基金會都市戰略研究所(Institute of Urban Strategies, The Mori Memorial Foundation) 於2016年10月公布最新「全球影響力城市指數」(Global Power City Index)報告,結果顯示臺北市在全球42個城市當中排名第33名,儘管較2015年下降一名,不過總分上升了20.4分,包含經濟、研究開發、自然環境、交通易達性都有明顯的進步,其中自然環境面向進步幅度最大。
自2008年起,森紀念基金會每年均針對全球具有代表性的40幾個城市,從「經濟」、「研究開發」、「文化交流」、「宜居性」、「自然環境」和「交通易達性」等6個主要面向、26個指標群以及70個細項指標進行評比。最大的特色是,廣納「經理人」、「研究人員」、「藝術家」、「觀光客」、「當地居民」5種不同族群之觀點進行交叉分析,堪稱綜合主觀與客觀條件進行的大規模城市競爭力調查報告,揭示各城市優勢和弱點,同時並發現需要克服的問題點,許多城市將該調查結果做為未來政策與企業戰略的重要參考依據。2016年調查範圍新增約翰尼斯堡與雅加達,評比對象擴大為42個國際城市。
根據2016年最新調查結果(表1),倫敦再次擊敗紐約,以總分1,511.5分、連續5年榮登全球最具影響力城市之冠,以文化交流面向獲得壓倒性的絕對勝利;總排名第2名的紐約(1,384.7分)則憑藉著強大的研究開發能量穩固地位。排行前5大的城市當中變化最大的是巴黎(1289.7分),受到2015年11月連續恐怖攻擊事件的影響,海外造訪人次明顯大幅減少,在文化交流面向上的評分連帶滑落,也讓連續8年穩坐第3名的地位跌至第4名;相反地,東京(1,338.5分)則受惠於日圓貶值、物價水準與住宅平均租金下降(宜居性)、羽田機場國際化(交通易達性)的影響,帶進了大量的造訪人次(文化交流),加上向來表現頂尖的經濟面向,讓東京順利上升到全球第3名。亞洲方面值得注意的還有上海,在6個主要評分面向上全部大幅進步,讓總名次上升5個名次來到第12名。
表1 2016年全球影響力城市指數排名—6個主要項目指標排名
2016 Global Power City Index Ranking - Indicator Group Ranking
總排名 |
城市 City |
經濟 |
研究開發 |
文化交流 |
宜居性 |
自然環境 |
交通易達性 |
1 |
倫敦 London |
2 |
3 |
1 |
22 |
8 |
1 |
2 |
紐約 New York |
3 |
1 |
2 |
23 |
30 |
8 |
3 |
東京 Tokyo |
1 |
2 |
5 |
6 |
12 |
11 |
4 |
巴黎 Paris |
14 |
8 |
3 |
1 |
24 |
2 |
5 |
新加坡 Singapore |
6 |
7 |
4 |
40 |
4 |
7 |
6 |
首爾 Seoul |
9 |
5 |
16 |
17 |
20 |
10 |
7 |
香港 Hong Kong |
5 |
11 |
19 |
36 |
19 |
3 |
8 |
阿姆斯特丹 Amsterdam |
19 |
24 |
11 |
11 |
13 |
5 |
9 |
柏林 Berlin |
18 |
15 |
6 |
2 |
11 |
26 |
10 |
維也納 Vienna |
29 |
25 |
7 |
3 |
5 |
20 |
11 |
法蘭克福 Frankfurt |
23 |
34 |
34 |
5 |
1 |
6 |
12 |
上海 Shanghai |
7 |
16 |
17 |
25 |
39 |
4 |
13 |
洛杉磯 Los Angeles |
26 |
4 |
13 |
34 |
22 |
28 |
14 |
雪梨 Sydney |
10 |
14 |
14 |
30 |
9 |
29 |
15 |
斯德哥爾摩 Stockholm |
12 |
22 |
28 |
10 |
6 |
31 |
16 |
蘇黎世 Zurich |
8 |
23 |
36 |
19 |
2 |
30 |
17 |
北京 Beijing |
4 |
19 |
9 |
31 |
41 |
24 |
18 |
多倫多 Toronto |
17 |
18 |
24 |
7 |
28 |
21 |
19 |
哥本哈根 Copenhagen |
13 |
30 |
32 |
12 |
7 |
17 |
20 |
巴塞隆那 Barcelona |
36 |
26 |
10 |
4 |
26 |
14 |
21 |
伊斯坦堡 Istanbul |
24 |
21 |
8 |
32 |
38 |
9 |
22 |
大阪 Osaka |
28 |
12 |
27 |
8 |
29 |
23 |
23 |
布魯塞爾 Brussels |
31 |
32 |
12 |
18 |
25 |
13 |
24 |
舊金山San Francisco |
15 |
9 |
26 |
28 |
21 |
33 |
25 |
芝加哥 Chicago |
27 |
10 |
21 |
29 |
32 |
18 |
26 |
馬德里 Madrid |
33 |
35 |
15 |
14 |
23 |
15 |
27 |
波士頓 Boston |
25 |
6 |
29 |
33 |
27 |
27 |
28 |
溫哥華 Vancouver |
20 |
28 |
30 |
13 |
10 |
35 |
29 |
華盛頓 Washington D.C. |
16 |
13 |
25 |
37 |
15 |
37 |
30 |
日內瓦 Geneva |
11 |
31 |
38 |
16 |
3 |
38 |
31 |
米蘭 Milan |
37 |
36 |
23 |
15 |
14 |
22 |
32 |
吉隆坡 Kuala Lumpur |
22 |
29 |
33 |
20 |
31 |
25 |
33 |
臺北 Taipei |
21 |
17 |
41 |
21 |
18 |
16 |
34 |
曼谷 Bangkok |
30 |
33 |
18 |
24 |
33 |
19 |
35 |
莫斯科 Moscow |
34 |
20 |
20 |
27 |
42 |
12 |
36 |
福岡 Fukuoka |
32 |
27 |
42 |
9 |
17 |
36 |
37 |
墨西哥 Mexico City |
35 |
38 |
22 |
39 |
34 |
32 |
38 |
聖保羅 Sao Paulo |
38 |
37 |
31 |
35 |
16 |
40 |
39 |
孟買 Mumbai |
40 |
40 |
35 |
26 |
35 |
41 |
40 |
雅加達 Jakarta |
41 |
42 |
40 |
38 |
36 |
39 |
41 |
開羅 Cairo |
42 |
39 |
37 |
41 |
40 |
34 |
42 |
約翰尼斯堡 Johannesburg |
39 |
41 |
39 |
42 |
37 |
42 |
資料來源:Global Power City Index, MMF, 2016年10月。
臺北市在這份報告中排名第33名,領先曼谷、福岡、雅加達等亞洲城市,近五年整體成績表現雖然相去不遠,不過每年在各面向上均陸續進步。臺北市各面向的評比如下(見圖1):經濟第21名、研究與開發第17名、宜居性第21名、自然環境第18名、交通易達性第16名,在受評的42個國家中,有5個面向的評比排行高於一半以上的受評國家(超過第21名)。2016年進步幅度最大的是自然環境面向,臺北市政府各機關在加強污染管制、提升環境品質、建構友善生態等有多項積極創新作為,包含制定全國首創政策如《臺北市光害管制自治條例(草案)》、生態防蚊診所,以及環評開發案增列捷運禁、限建區位調查等引領全國環境保護之措施,目的均是為了打造臺北市成為宜居永續城市。臺北市對於空氣品質、水資源保護、廢棄物處理與回收再利用、災害認知等各面向,也持續積極對外交流、對內不斷自我要求與提升,以促進各項政策有效推動。
文化與交流細項評比指標包括國際會展/全球重要藝文活動舉辦次數、文化內容輸出數量、藝術創作環境、世界遺產、劇場/音樂廳/美術館/博物館/體育場館數量等,雖然在臺北市各面向中表現相對落後,然而許多地方已看出臺北市的積極努力。例如2016年臺北市主辦「全球自行車城市大會」邀請超過160位講者,有來自43個國家、超過1,000名與會者,創下歐洲以外主辦城市最多參與人數的紀錄;此外也以「Adaptive City 不斷提昇的城市」為主軸辦理「臺北世界設計之都」推動計畫,透過辦理國內外設計大展,宣傳臺北設計城市的品牌;2011年申辦成功的「2017世界大學運動會」,在競賽種類、參與國家與人數更是僅次於奧運的高層級國際賽事。由於一座城市的著名地標、歷史背景、藝文場館、文化資產等外在條件,無形中會塑造城市的品牌意象,因此臺北市藉由各項國際活動的參與,積極行銷推廣城市品牌,塑造城市魅力吸引觀光客,不但增加臺北市國際能見度,也證明臺北市擁有舉辦大型活動的能量,可容納國際藝文團體來臺北展演與交流,有助於推展臺北市成為國際級都市。
從族群觀點觀察(表2),臺北市在經理人、觀光客的評價排名,相較前一年均成長一個名次,研究人員的評價則維持在第33名(圖2)。根據臺北市2015年鑑統計資料,為發揮產業招商最大效益,臺北市以「創新創業交流計畫」引進國際資金300 萬美元,促使國際新創事業投資臺北市;透過「產業交流平臺計畫」協助臺北市企業鏈結國際市場,達成近710 萬美元投資金額;另藉由「經貿拓銷計畫」提供海外採購商與臺北市供應商貿易平臺,創造7,884 萬美元商機。上述各項積極營造友善經商環境的重要措施,在經理人眼中臺北市的成長潛力值得期待。同樣進步許多的還有觀光客的評價,根據萬事達卡國際組織2016年10月最新公布的「全球最佳旅遊城市報告」,臺北市自2011年來連續5年獲選為全球前20強,2016年更首度擠入第15名,國際觀光客總體消費金額高達96億美元,名列全球第10名,再度稱霸大中華區,突顯出臺北市是深受國際觀光客愛戴的旅遊目的地。
然而,在藝術家的評價上名次相對偏後,細項評比指標包括創作環境、市場規模、日常生活環境等,臺北市透過世界設計之都計畫,已啟動「社會設計」策略強調社區、社會企業家、公民社群體系的連結參與,期待讓設計走入民眾日常生活,如何進一步優化創作環境並擴大藝術市場規模,是臺北市持續努力的方向之一。
表2 2016年全球影響力城市指數排名—角色族群觀點排名
2016 Global Power City Index Ranking - Actor-specific Ranking
總排名 |
城市 City |
經理人 |
研究人員Researcher |
藝術家 |
觀光客 |
當地居民 |
1 |
倫敦 London |
1 |
2 |
5 |
1 |
2 |
2 |
紐約 New York |
8 |
1 |
2 |
3 |
3 |
3 |
東京 Tokyo |
7 |
3 |
7 |
5 |
6 |
4 |
巴黎 Paris |
11 |
6 |
1 |
2 |
1 |
5 |
新加坡 Singapore |
2 |
9 |
40 |
11 |
26 |
6 |
首爾 Seoul |
9 |
10 |
23 |
15 |
17 |
7 |
香港 Hong Kong |
3 |
13 |
42 |
16 |
22 |
8 |
阿姆斯特丹 Amsterdam |
18 |
20 |
8 |
13 |
11 |
9 |
柏林 Berlin |
13 |
15 |
4 |
5 |
8 |
10 |
維也納 Vienna |
21 |
19 |
3 |
9 |
7 |
11 |
法蘭克福 Frankfurt |
24 |
31 |
19 |
19 |
4 |
12 |
上海 Shanghai |
4 |
26 |
22 |
10 |
31 |
13 |
洛杉磯 Los Angeles |
33 |
4 |
9 |
31 |
25 |
14 |
雪梨 Sydney |
20 |
12 |
37 |
25 |
28 |
15 |
斯德哥爾摩 Stockholm |
14 |
21 |
14 |
32 |
9 |
16 |
蘇黎世 Zurich |
16 |
22 |
36 |
37 |
5 |
17 |
北京 Beijing |
5 |
14 |
11 |
8 |
32 |
18 |
多倫多 Toronto |
19 |
17 |
10 |
23 |
20 |
19 |
哥本哈根 Copenhagen |
17 |
25 |
31 |
24 |
13 |
20 |
巴塞隆那 Barcelona |
30 |
27 |
6 |
7 |
18 |
21 |
伊斯坦堡 Istanbul |
6 |
32 |
18 |
4 |
36 |
22 |
大阪 Osaka |
26 |
16 |
15 |
17 |
16 |
23 |
布魯塞爾 Brussels |
27 |
29 |
21 |
18 |
19 |
24 |
舊金山San Francisco |
28 |
5 |
33 |
28 |
15 |
25 |
芝加哥 Chicago |
29 |
7 |
26 |
22 |
30 |
26 |
馬德里 Madrid |
32 |
28 |
13 |
14 |
27 |
27 |
波士頓 Boston |
22 |
8 |
32 |
27 |
14 |
28 |
溫哥華 Vancouver |
23 |
18 |
12 |
29 |
23 |
29 |
華盛頓 Washington D.C. |
31 |
11 |
16 |
32 |
12 |
30 |
日內瓦 Geneva |
25 |
24 |
38 |
40 |
10 |
31 |
米蘭 Milan |
35 |
34 |
17 |
21 |
21 |
32 |
吉隆坡 Kuala Lumpur |
10 |
37 |
28 |
30 |
38 |
33 |
臺北 Taipei |
12 |
33 |
41 |
34 |
30 |
34 |
曼谷 Bangkok |
15 |
30 |
30 |
12 |
37 |
35 |
莫斯科 Moscow |
37 |
23 |
24 |
20 |
33 |
36 |
福岡 Fukuoka |
34 |
35 |
25 |
38 |
24 |
27 |
墨西哥 Mexico City |
38 |
36 |
20 |
26 |
34 |
38 |
聖保羅 Sao Paulo |
39 |
38 |
27 |
39 |
35 |
39 |
孟買 Mumbai |
36 |
39 |
29 |
35 |
39 |
40 |
雅加達 Jakarta |
41 |
41 |
35 |
41 |
41 |
41 |
開羅 Cairo |
40 |
40 |
34 |
36 |
40 |
42 |
約翰尼斯堡 Johannesburg |
42 |
42 |
39 |
42 |
42 |
資料來源:Global Power City Index, MMF, 2016年10月。
參考資料:
1.《臺北市年鑑2015》,p.75工商財經 http://www.gov.taipei/np.asp?ctNode=5327&mp=1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