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城市競爭力所有文章
盤點城市競爭力所有文章
世界各國都市化速度加快,根據聯合國於2018年所公布的數據,預估2050年時,全球將有高達68%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裡,不僅對於土地形成沉重的負擔,也很可能會對城市經濟與居民生活帶來風險與危害。因此,城市管理變得格外重要,深深影響著城市的居住品質與永續發展,而其中的重要關鍵在於城市能否提供居民、企業和旅客一個「安全」的環境。
英國經濟學人智庫(EIU)每隔2年發布一次「全球安全城市指數」(Safe Cities Index, SCI),從多元面向來衡量城市的安全性。根據2019年8月30日最新公布的「2019全球安全城市指數」(Safe Cities Index 2019)報告,由東京蟬聯冠軍,新加坡居次,大阪第3名,臺北市排名全球第22名、亞洲第6名,超越北京、上海、吉隆坡等城市。
這份評比報告主要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世界氣象組織(WMO)全球數據庫(NUMBEO)、國際透明組織(TI)、卡巴斯基實驗室(Kaspersky Lab)等機構的量化數據資料,以及EIU深度訪談專家與調查的質化分析結果,針對全球60個城市,從數位安全(Digital Security)、健康醫療(Health Security)、基礎建設(Infrastructure Security)和人身安全(Personal Security)共四大面向、57個細項指標,進行綜合評分與排名。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SCI報告指出,隨著「恐怖攻擊」與「環境變遷」等議題對城市安全的影響愈來愈大,一座城市是否安全不僅須衡量犯罪率、壽命與健康等數據,更看重的是「城市韌性」(Urban resilience),意為城市面對人為或天然災害時的復原能力,因此為了更全面與前瞻性地了解各大城市的動態發展,報告不僅調整與新增相關指標,像是災害風險管理、緊急救難服務等,更進一步將各面向中的指標區分為「投入」(Inputs)與「產出」(Outputs)2種類型,前者用來評量城市投入多少準備來確保安全,後者則反映城市的安全現狀。四大評比面向分述如下:
根據2019年SCI報告,亞洲城市表現不俗,東京、新加坡與大阪穩居前3名。東京已連續3次榮登全球最安全城市的殊榮,不僅擁有全球最低的犯罪率,同時也積極建造能抵禦自然災害的公共設施,協助民眾搭建社會互助的防護網絡,近期更致力開發電腦病毒來提高網路防禦能力,故「數位安全」面向排名第1,其餘面向也都躋身前5名。新加坡位居全球第2名,因為嚴謹法令與社會秩序,使得「基礎建設」與「人身安全」雙雙拿下第1名。而2025年世界博覽會的主辦城市日本大阪則榮獲第3名,其中尤以「健康醫療」面向表現超越群雄。
進一步觀察其他亞洲城市表現,首爾排名第8名,以「健康醫療」表現最佳;香港排名第20名,較2017年暴跌11個名次,主要是由於港鐵故障停駛、沙中線偷工減料醜聞,以及「雷神AT3」新空管系統故障問題等交通弊病所致,而「反送中」抗爭運動因時間點太近,對排名影響不大;北京與上海則分別排名第31名與第32名,評分均低於整體平均值。
臺北市於2019年SCI報告的整體評分獲得82.5分,遠高於全球平均71.2分,排名全球第22名、亞洲第6名,四大面向表現皆高於平均值之上,其中「健康醫療」面向更取得全球第10名的佳績。與2017年相比,整體排名雖呈現持平,但評分向上提升1.8分,「數位安全」、「健康醫療」與「基礎建設」排名亦往前推進2~8個名次。
在「數位安全」方面,臺北市評分獲得77.0分,遠高於全球平均67.2分,排名全球第23名,較2017年大幅上升8個名次。臺北市政府除了機關資訊系統及網路安全防護管理外,也積極與ICT業者合作,推動「臺北市智慧城市產業場域實驗試辦計畫」,藉此提升市民的居住環境安全、品質與公共服務效能,其中在資安領域,臺北市目前已有16款產品投入概念驗證,包含APT、DDoS、虛擬網路、網頁安全、端點安全、漏洞評估與威脅情報等八大資安產品類型。此外,臺北市戶政事務所於2019年3月啟用「人臉辨識系統」來進行身分辨識,加強確保民眾個人資料安全。
在「健康醫療」方面,臺北市評分獲得80.2分,遠高於全球平均68.0分,躍進全球第10名,較2017年上升4個名次,主要由於臺北市醫療資源豐沛,不僅便利、費用合理,而且擁有優異的技術與服務品質,因此獲得高度評價。近年臺北市政府更積極將智慧科技運用在長照與預防醫學,於臺北市立聯合醫院7家院區推動「智慧病房場域實驗試辦計畫」,讓臨床醫師與ICT研發人員共同盤點現有資源,針對不同院區重點特色醫療,規劃設計出最適切的智能解決方案。例如個人健康紀錄(PHR)、社區照護整合平台(CCIP)、急性後期照護(PAC)等,使得臺北市的醫療環境更臻完善,讓市民獲得更好的照顧。
在「基礎建設」方面,臺北市評分獲得87.1分,遠高於全球平均72.5分,排名全球第24名,較2017年上升2個名次。臺北市因人口密度高加上盆地地形,氣候變遷所帶來的極端降雨與熱島效應,成為影響城市安全的一大挑戰,近年臺北市政府致力於防洪排水及河川整治工作,更以「海綿城市」理念做為政策的核心,例如將人行道改成透水性的鋪面,降低排水系統負荷,同時也在公園廣場設置雨水回收系統,讓雨水滲入綠地下方的儲水空間,不僅延長洪峰滯延期,更進一步將雨水再利用來提供綠地澆灌使用,兼顧民生安全與環境永續。
在「人身安全」方面,臺北市評分獲得85.8分,遠高於全球平均77.0分,排名全球第20名,較2017年下滑14個名次。進一步觀察指標項目,發現與以往有很大的差別,「人身安全」已不僅評估城市的違法犯罪活動程度,也強調法律的效力,以及預防犯罪與災害的能力,例如新增2項質性指標「刑事司法系統效能」及「災害預警系統」,由於範疇遍及全國,亟需跨單位與跨縣市的合作來予以提升。另外,根據全球數據庫(NUMBEO)公布2019年「城市安全指數」(Safety Index),在全球319座城市中,臺北市排名全球第5名,犯罪指數僅15.86,安全程度甚至超越東京。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SCI報告為了更具體評估各城市遭遇災難時的「城市韌性」,進一步將相關指標重新組合為三大新面向,包括經歷天然災害與恐怖攻擊的損害程度(Damage and multipliers)、減少損害程度的能力(Relevant assets)、預防性準備計畫(Preparedness)。報告結果指出,臺北市雖然因為位於颱風路徑與地震帶,遭受天然災害的機會偏高,但是臺北市在「減少損害程度的能力」拿下92.7分的高分,推進到全球第8名,而「預防性準備計畫」排名也在平均之上,無論從緊急救難服務、網路資安團隊、醫療服務品質等實際表現來看,抑或從防災管理計畫、環境政策、網路安全準備等未來因應措施來看,臺北市的整體「城市韌性」穩居前段班,並且已主動發展出城市安全策略與計畫,其中像是建置「臺北市防災資訊網」,能隨時偵測各項環境安全,並確立災害防救體系。
2019年SCI報告的分析結果指出,城市安全雖然包含許多要素,但事實上四大面向環環相扣、相互支持,例如完善的基礎建設能為健康帶來益處,增強數位安全也能促進安全監測與智慧管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城市安全必須全面性的規劃與管理,其中尤以施政公開透明並納入公民參與機制最為重要。近年來,臺北市政府一直以來秉持著「開放政府、全民參與、公開透明」的原則,積極打造宜居永續的生活環境,推動城市創新變革,期能在日益變遷的環境挑戰中,讓居民、企業和旅客都能住得安心、做得精采、玩得開心,推升城市競爭力。
參考原文報告:
Safe Cities Index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