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友善臺北 - 臺北產經資訊網

主意境區

城市競爭力

盤點城市競爭力所有文章

:::

友善臺北

人才是城市的活水,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各個城市的規劃者和治理者,無不窮其 力打造一個適於人居的生活環境,其目的除了讓本地居民願意長住,也希望能吸引外地與 外國優秀的人才移入。時下流行的用語「生活品質」(Quality of living)常被用來衡量一 地生活環境的優劣,「生活品質」的良窳是衡量一個城市是否具備競爭力的顯性指標。

城市生活品質

「生活品質」這個概念最早是由亞理斯多德(Aristotle)提出,是由「快樂」的角度切入,亞氏認為:快樂的人可以活得好,事情也做得順利。常使用的詞彙為「幸福感」(well-being)、「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心理幸福感」(psychological well-being)、「生活滿意度」(life satisfaction)等。此外,世界衛生組織(WHO)對生活品質的定義如下:「生活品質是指個人在所生活的文化價值體系中的感受程度,這種感受與個人的人生目標、期望、標準、關心等方面有關。它包括一個人在生理健康、心理狀態、獨立程度、社會關係、個人信念以及環境等六大方面的主觀感受」。簡言之,生活品質不外是從個人主觀認知的層面、正負向的情緒、和身心健康的角度來評估整體的生活情形。

「生活品質」較偏重個人主觀的感受,因此衡量的方式主要是透過質化的問卷分析。最近由模範市場研究顧問股份有限公司(Taylor Nelson Sofres Taiwan ,TNS)及臺北歐洲商會(European Chamber of Commerce Taipei, ECCT)聯合贊助的《生活品質調查》報告揭示,臺北市得到高度的評價,隸屬ECCT的「美好的生活委員會」(Better living committee)及業界領先的研究機構TNS一致認為臺北是個適宜居住的城市。

該調查最初完成於2006年,因此現在正是需要重新檢視的時刻,看在這段期間情勢是否有所改變,並找出居住在臺北的外籍人士對臺北的觀感,以及他們所面臨到的問題。

建構在首次調查的形式上,TNS這次組織了數個專題小組深入且廣泛地與外籍人士進行訪談,訪談對象包括老人與年輕人、有工作或無工作、長期居民或來台不久的外籍人士。初步調查需要達到雙重目標:一是透過深入訪談,掌握受訪者定居臺北切身的感受,二是確保外籍人士在其他國家生活的相關面向也能透過第一手資訊,適時予以揭露。

本次訪談還透過E-mail問卷的方式給所有ECCT的成員,以尋求他們對整個議題的看法,包含人身安全、醫療設施、住宿、學校、處理緊急情況、遊覽、溝通、銀行、購物、休閒設施與訊息取得,共有118名成員參加。

臺北是個良好的居住城市

根據調查結果,受訪者多認為臺北是個良好的居住城市:61%的外籍受訪者認為臺北整體生活品質是「非常好」(very good)或「極好」(excellent),相對於2006年的調查結果進步顯著,當時只有36%的受訪人認為如此。此外,多數曾經居住在亞洲其他城市的外籍人士認為,比起大多數其他城市,新加坡跟東京顯然提供稍高的生活水準,但臺北優於中國城市、東南亞和印度次大陸的城市以及首爾和馬尼拉。

香港作為歷史上的國際門戶的評等與臺北相當。值得關注的的有趣現象是,對許多人而言,臺北的評級竟然優於他們的預期。對於那些從來沒有到過臺北的人而言,他們對於臺北的印象是相當模糊的,因為很難在國外找到太多關於臺北的訊息。雖然臺北對自我的城市行銷與其它世界一級城市無法比擬,但城市居民一直期許能夠成為更富足且更開放的城市。

過去外籍人士在還沒有來到臺北之前的印象是相當負面的,在他們眼裡,臺北是個非常商業化的城市,很少能有休閒跟放鬆的機會,且抬頭仰望天際,很難讓人有舒適之感。然而,一旦來臺北定居後,他們發覺現實生活與其過去對臺北的刻板印象有很大的不同,絕大多數的外籍人士對臺北的生活經驗都蠻津津樂道的。我們引述幾則生活在臺北的外籍人士對臺北的普遍感受。諸如:「生活在臺北一切都非常方便,當地人歡迎並接納外國人;很安全;計乘車相當便利且服務品質很好;商店服務便利,營業時間長、「臺北治安良好,當地人對外籍人士相當友善且熱於幫助的程度令人印象深刻,過一段時間習慣了臺北生活,就會開始真正喜歡它。」


完整文章,請下載下方PDF檔

關閉社群分享按鈕 展開社群分享按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