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國際經濟情勢分析(2018Q4) - 臺北產經資訊網

主意境區

:::

國際經濟情勢分析(2018Q4)

根據經濟學人研究機構(EIU)表示,認為無論最新一輪談判的結果如何,「美中貿易戰」已快速演變為「美中科技戰」,美國與中國大陸雙方未來仍關係緊張,持續競逐ICT技術在全球的優勢地位,影響全球經貿前景與國際關係版圖,而由於德國、法國、巴西及墨西哥經濟表現不如預期,EIU下修2019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估值為2.7%,展望2020~2023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期可達2.5~2.9%。從各主要經濟體來看,美國的整體經濟平穩,但受到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加上長達1個月的政府關閉,EIU預估將造成2019年第1季的GDP成長率減弱,2019年美國GDP成長率為2.3%,而美國聯準會(Fed)於3月宣布暫停升息,貨幣政策轉為保守;中國大陸受到美中貿易戰的影響,私人消費與投資減弱,EIU預估2019年GDP成長率放緩至6.3%,隨著中國大陸當局持續採取刺激措施來提振經濟,卻很可能造成政府的財政狀況惡化;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連任首相,積極推動經濟結構性改革與多邊自由貿易協定,然而受到全球貿易需求減弱的衝擊,2018年經濟動能減緩,EIU預估2019年GDP成長率僅略微回升至1.0%;而歐元區受到美中貿易戰及英國脫歐等全球經貿環境的影響,2018年經濟成長回落,EIU預估2019年GDP成長率下滑至1.2%。

全球展望快易通

  • EIU下修2019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為2.7%
  • 「美中貿易戰」演變為「美中科技戰」,影響全球經貿前景與國際關係版圖
  • 美國聯準會(Fed)宣布暫停升息,貨幣政策轉為保守
  • 英國脫歐延宕,成區域經濟隱憂
經濟學人全球經濟預測重點─2018Q4

全球經濟預測

根據經濟學人研究機構(以下簡稱EIU)觀測,由於中國大陸經濟放緩、美國總統川普爭取總統大選連任,促使二大經濟體開始釋出善意,目前美中雙方正在進行新一輪的貿易談判,迄今談判雖尚未有明確的結果,但中國大陸於3月15日通過「外商投資法」,取消外國企業被迫向當地企業轉讓技術的規定,試圖解決美中貿易爭端的關鍵問題,使得美中貿易談判釋出正面訊號,衝突可望進一步獲得緩解。然而,EIU認為無論最新一輪談判的結果如何,「美中貿易戰」已快速演變為「美中科技戰」,美國與中國大陸雙方未來仍關係緊張,持續競逐ICT技術在全球的優勢地位,影響全球經貿前景與國際關係版圖。

一方面,美國對於中國大陸竊取智慧財產權與強迫技術轉移等作為充滿擔憂,因此祭出不少措施以表達不滿,例如在2018年禁止美國企業出口半導體元件給中國大陸電信商中興通訊,促使中國大陸開始減少對美國科技元件輸入的依賴。另一方面,中國大陸威權主義興起,國家成為主導數據與科技發展的主體,許多科技發展目標都體現在「中國製造2025」(MiC2025)計畫中,而中國大陸於2017年頒布「國家情報法」(National Intelligence Law),甚至要求所屬組織、個人和機構必須協助間諜活動,這項規定引起美國及其他國家的擔憂,倘若允許中國大陸的電信公司提供ICT相關基礎設備,恐怕會影響國家資訊安全,迄今包括美國、澳洲、紐西蘭、日本等多個國家已禁止使用中國大陸通訊商華為提供的5G服務,不過像是西班牙、葡萄牙及義大利等國家則對華為表示歡迎。美國與中國大陸間的科技競賽日趨白熱化,EIU認為雙方迥然不同的科技發展規範與模式將使得全球ICT技術供應鏈及區域體系產生分化,對全球貿易體系造成沉重打擊。

儘管美國的整體經濟平穩,但由於中國大陸與歐洲經濟成長放緩,英國脫歐造成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加上美國長達1個月的政府關閉,預估將造成2019年第1季的GDP成長率減弱,影響商業和投資者信心,因此美國聯準會(Fed)於2019年1月宣布利率維持在2.25~2.5%,又於3月宣布暫停升息,貨幣政策轉為保守,而且預計隨著2020年經濟持續放緩,利率將會再度下降。EIU預估2019年美國GDP成長率為2.3%,2020年GDP成長率由1.3%上調至1.5%。此外,由於美國升息腳步暫緩,新興市場貨幣驟貶危機也可望隨之減緩。

從各主要經濟體來看,中國大陸受到美中貿易戰的影響,私人消費與投資減弱,EIU預估2019年GDP成長率放緩至6.3%,隨著中國大陸當局持續採取刺激措施來提振經濟,企業借貸與私人借貸急遽上升,很可能造成政府的財政狀況惡化;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連任首相,積極推動經濟結構性改革與多邊自由貿易協定,然而受到全球貿易需求減弱的衝擊,2018年經濟動能減緩,EIU預估2019年GDP成長率僅略微回升至1.0%;而歐元區受到美中貿易戰及英國脫歐等全球經貿環境的影響,2018年經濟成長回落,EIU預估2019年GDP成長率下滑至1.2%。

由於德國、法國、巴西及墨西哥經濟表現不如預期,EIU下修2019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估值為2.7%,展望2020~2023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期可達2.5~2.9%。除了EIU評估外,另對照國際貨幣基金(IMF)、聯合國(UN)、全球透視機構(IHS Markit)、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及世界銀行(WB)對2019年及2020年的預測,全球經濟維持穩定成長趨勢。

單位:%

2019年各主要機構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彙整表
2019 Global Economic Growth Forecast Compiled Chart
  IMF
2019.01
(2018.10)
UN
2019.01
(2018.09)
IHS Markit
2019.03
(2019.02)
OECD
2019.03
(2018.11)
EIU
2019.03
(2019.02)
WB
2019.01
(2018.06)
區域 2018 2019 2018 2019 2018 2019 2018 2019 2018 2019 2018 2019
Global 3.7 3.5 3.1 3.0 3.2 2.8 3.6 3.3 2.9 2.7 3.0 2.9
全球 (3.7) (3.7) (3.1) (3.0) (3.2) (2.9) (3.7) (3.5) (2.9) (2.8) (3.1) (3.0)
USA 2.9 2.5 2.8 2.5 2.9 2.4 2.9 2.6 2.9 2.3 2.9 2.5
美國 (2.9) (2.5) (2.6) (2.3) (2.9) (2.5) (2.9) (2.7) (2.9) (2.3) (2.7) (2.5)
JAPAN 0.9 1.1 1.0 1.4 0.8 0.7 0.7 0.8 0.7 1.0 0.8 0.9
日本 (1.1) (0.9) (1.0) (1.5) (0.7) (0.8) (0.9) (1.0) (1.0) (1.2) (1.0) (0.8)
EURO 1.8 1.6 2.0 1.9 1.8 1.2 1.8 1.0 1.8 1.2 1.9 1.6
歐元區 (2.0) (1.9) (2.1) (2.0) (1.8) (1.2) (1.9) (1.8) (1.8) (1.4) (2.1) (1.7)
CHINA 6.6 6.2 6.6 6.3 6.6 6.3 6.6 6.2 6.6 6.3 6.5 6.2
中國大陸 (6.6) (6.2) (6.6) (6.3) (6.6) (6.3) (6.6) (6.3) (6.6) (6.3) (6.5) (6.3)
WORLD 4.0 4.0 3.8 3.7 - - - - 4.4 3.3 3.8 3.6
TRADE (4.2) (4.0) (4.1) (3.9) (-) (-) (3.9) (3.7) (4.4) (3.3) (4.0) (3.9)

 

註:( )內數字為前次預測值。

資料來源:

  1. IMF:World Economic Outlook(January 21th 2019)
  2. UN:World Economic Situtation and Prospets 2019(January 21th 2019)
  3. IHS Markit:World Overview(March 15th 2019)
  4. OECD:OECD Economic Outlook(March 6th 2019)
  5. EIU:EIU Country Forecast World April 2019(forecast closing date:March 18th 2019)
  6. WB: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January 2019)
  7. 台灣經濟研究院 產業發展處 整理

主要國家經濟概況

美國政府停擺影響短期經濟,2018年第4季GDP成長率2.6%

美國政府因預算法案未於國會通過,自2018年12月開始政府停擺了35天,EIU預期將會對2019年第1季經濟產生衝擊,不過由於失業率持續保持低點,在國內消費力的帶動下,第2季經濟成長可望反彈回升,預估2019年GDP成長率為2.3%,但是國內政治衝突與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削弱美國國內的商業信心,為經濟前景蒙上一層陰影。

此外,EIU認為美國經濟有放緩的跡象,一方面是美中貿易戰已演變為長期性的科技競賽,兩國間的貿易衝突不會消融;另一方面,美國總統川普很可能為了要在2020年總統大選前實現競選承諾,因而延續貿易保護主義和減少貿易逆差的立場,2018年底製造業已經開始走弱,預計2019年將持續對商業投資與企業盈利構成壓力,美國企業對此憂心忡忡。

2019年1月下旬美國聯準會(Fed)宣布利率維持在2.25~2.5%,3月Fed再宣布暫停升息,主要是反映美國企業受到美中貿易戰的負面影響,對於經濟環境不再樂觀,為避免國內消費力快速減弱,貨幣政策轉為保守。此外,隨著美國企業進口成本增加、出口競爭力下降,以及公司債務攀升對美國農業和製造業造成壓力,2020年經濟成長呈現週期性疲軟,將促使Fed採取降息措施,預計2020年底利率回落至1.75~2.0%。

美國商業部經濟分析局(BEA)於2019年2月28日公布2018年第4季GDP成長率為2.6%,與第3季GDP成長率3.4%相比,成長趨緩,而2018年全年GDP成長率為2.9%。第4季經濟成長的主因來自於個人消費者支出(PCE)、非住宅固定投資、出口量、私人庫存投資、聯邦政府支出等方面,而這些積極貢獻則被住宅固定投資、地方政府開支、進口量所削弱。

美國勞工部於2019年3月12日公布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在季節性因素的調整之下,CPI上揚0.2%;而與過去12個月相比,CPI上揚1.5%,扣除食品與能源的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CPI)也上揚0.1%。勞動市場方面,根據美國勞工部3月8日發布統計顯示,2月非農就業人口小幅增加2萬人,工作機會增加主要集中在專業與商業服務業、健康照護業與批發業,而營建業則呈現減少,整體失業率下降至3.8%。

從經濟活動來看,製造業的表現也支撐著美國經濟體。美國供應管理研究所(ISM)於2019年3月1日公布2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4.2,較上月減少2.4;新接訂單指數為55.5,較上月減少2.7;生產指數為54.8,較上月減少5.7;就業指數為52.3,較上月減少3.2。而ISM於3月5日公布2月非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NMI)為59.7,較上月增加3.0;非製造業商業活動指數64.7,較上月增加5.0;新接訂單指數為65.2,較上月增加7.5;就業指數則為55.2,較上月減少2.6,皆維持在榮枯線上。

日本受全球貿易震盪影響而訂單下滑,2018年第4季GDP成長率1.9%

2018年9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贏得黨主席選舉,再次連任首相,可望成為日本憲政史上在任最久的首相,將為2020年完成修憲鋪平道路。此外,日本預估到2020年底,50歲以上人口數將占全國總人口數的一半,為提升人均產值,安倍政府積極推動結構性改革,自2017年底開始將「育人革命」(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Revolution)列為重要施政項目之一,將有助於避免因勞動力不足所造成的經濟懸崖(Demographic Cliff)。EIU預估2019年GDP成長率為1.0%,2019~2023年GDP成長率維持在0.4~1.1%。

日本和歐盟的「經濟夥伴協定」(EPA)於2月1日正式生效,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自由貿易經濟圈,可望為日本與歐盟帶來龐大的經濟紅利。除此之外,日本在區域貿易自由化開始發揮領導作用,其所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已於2018年12月生效,目前已經有日本、墨西哥、新加坡、紐西蘭、加拿大、澳洲、越南、智利、秘魯、汶萊,以及馬來西亞共11個國家加入協定,對美國與中國大陸的貿易環境形成壓力。

日本內閣府於2019年3月8日公布2018年第4季實質GDP季增率第2次速報值為0.5%,年增率為1.9%,而2018年全年GDP成長率為0.8%。觀察第4季GDP季增率的表現,在民間需求部分,民間最終消費(0.4%)、民間住宅(1.1%)、民間企業設備(2.7%),皆呈現成長;而在公部門需求部分,政府最終消費支出(0.7%)與公部門的固定資本(-1.7%),則互有增跌。

製造業方面,日本資材管理協會(JMMA)與IHS Markit於2019年3月1日公布的2月PMI指數為48.9,較上月減少1.4,為2016年8月以來首度指數跌破50點榮枯線之下。日本主要是受到美中貿易戰的影響,使得國內外訂單下滑,產量跟著減少,製造業萎縮也進一步造成商業信心惡化。

歐元區經濟延續頹勢,2018年第4季GDP成長率1.1%

由於受到美中貿易戰及英國脫歐等全球經貿環境的影響,加上 2018年氣候惡劣、法國掀起鐵路罷工與黃背心運動,以及德國排氣標準新制上路影響汽車產業等因素,短期內為歐元區經濟增添不小的壓力,2018年歐元區經濟成長的腳步放緩。EIU認為2019年經濟成長會延續這股頹勢,預估2019年GDP成長率將放緩至1.2%,2020~2023年GDP成長率落在1.4~1.7%。

儘管德國與其他北歐經濟體勞動市場熱絡,但其他歐元區國家經濟仍呈現疲軟,因此EIU預期為支撐歐元區的經濟成長,歐洲央行(ECB)在2020年之前不會提高歐盟再融資利率(Main Refinancing Rate)。長遠來看,歐元區內部政治局勢緊張,且持續受到移民政策問題所紛擾,對經濟發展形成阻力,加上區域部分成員國財務赤字仍然很高,使得金融市場面臨相當大的風險。

此外,另一項影響區域經濟的隱憂為英國退出歐盟,EIU認為英國若在沒有達成任何協議的情況下退出歐盟,將對英國和歐元區經濟體造成極大的破壞。英國國內各界對於脫歐意見分歧,一直無法做出共識,首相梅伊於3月第3度提出脫歐方案交付國會表決仍未通過,歐盟理事會因此決定將於4月召開緊急應變會議,商討是否讓脫歐日期再延後,以免英國在無協議脫歐損害區域經濟;另一方面,反對黨工黨領袖則在2月提出最新的脫歐計畫,希望與歐盟形成永久性的關稅同盟,來確保自由貿易,顯示工黨已經出現軟脫歐的共識,為目前的政治僵局提供另一條出路。

根據歐盟統計局(Eurostat)於2019年3月7日最新發布之數值,2018年歐元區(EA19)第4季GDP季增率為0.2%,歐盟(EU28)GDP季增率為0.3%;經季節性調整後,歐元區(EA19)第4季GDP年增率為1.1%,歐盟(EU28)為1.4%;2018年歐元區(EA19)全年GDP成長率為1.8%,歐盟(EU28)為1.9%。在通貨膨脹率部分,歐盟統計局於3月15日公布歐元區(EA19)1月的通膨率為1.5%,歐盟(EU28)為1.6%,與上月相比,皆略微上揚0.1個百分點。

在經濟信心指數(ESI)方面,歐盟統計局於2019年3月28日公布歐元區3月的ESI為105.5點,較上月下跌0.7點。觀察各業別指數,與上月相比,零售業信心指數上漲1.5點,營建業信心指數上漲0.9點,消費者信心指數上漲0.2點,服務業信心指數下跌0.8點,以及工業信心指數下跌1.3點。

失業率方面,歐盟統計局於2019年3月1日公布歐元區(EA19)1月的失業率為7.8%,與上月持平,較去年同期下降0.8個百分點,為2008年10月以來的最低點;歐盟(EU28)1月的失業率則為6.5%,較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下降0.7個百分點,亦為2000年1月以來的最低點。進一步分析各會員國的統計數據中,以希臘失業率達18.5%(2018年11月資料)為最高,其次是西班牙的14.1%與義大利的10.5%,而捷克失業率2.1%為最低,其次是德國的3.2%。與過去一年相比,歐元區除了丹麥與馬爾他維持不變之外,各國失業率均有下降的趨勢,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依序為賽普勒斯、希臘、西班牙。

中國大陸經濟成長放緩,2018年第4季GDP成長率初估值6.4%

中國大陸受到2016~2017年去槓桿化政策的影響,國內私人消費和投資活動減少,加上美中貿易衝突升溫,2018年經濟成長呈現放緩,加上過去10年累積龐大債務及人口老化等問題,未來經濟前景面臨諸多挑戰。近期中國大陸為促進經貿發展,一方面逐漸擴大開放外國人投資金融業與汽車產業,但另一方面,積極保護與扶植中國大陸本地企業,不僅承諾維護既有的國有企業資產,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呼籲應該增加經濟的自主性,並根據「中國製造2025」(MiC2025)計畫,持續支持中國大陸企業發展具有高附加值的產品,包括電動汽車,機器人和半導體。

美中貿易戰已延燒一整年,儘管美國與中國大陸在2018年11月G20峰會中達成協議,暫緩進一步的關稅壁壘,但EIU預期這只是短時間的停火,雙方談判很難在90天內達成共識。此外,為抵消投資疲軟及美中貿易戰所帶來的經濟衝擊,中國大陸也採取一些財政支持與貨幣刺激措施,例如中國人民銀行於1月4日宣布調降存款準備率1個百分點,並分兩階段實施,來釋放更多資金流動。EIU預計中國大陸2019年GDP成長率將放緩至6.3%,2021~2023年GDP成長率平均為5.3%。

儘管經濟成長趨緩,但EIU預期中國大陸會延續「一帶一路」(BRI)政策,在亞洲區域各國進行基礎設施投資,對於主導區域整合與發展具有戰略意義。到目前為止,BRI政策的投資是有選擇性的,2013~2015年中國大陸60%的海外直接投資流向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會員國,其中以新加坡所占的比例最高,而中國大陸也透過優惠貸款的支持,使得中國大陸企業與BRI各國企業的合作案大幅增長,因此EIU預期2019~2023年BRI政策將會對亞洲區域發展產生莫大影響力。

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於2019年1月22日公布2018年第4季GDP成長率初估值為6.4%,較去年同期減少0.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年增率7.4%,增長幅度最大;而2018年全年GDP成長率初估值為6.6%,較2017年減少0.2個百分點。

在工業生產方面,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於2018年3月9日公布2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產值年增率為0.1%,較上月下降0.1%。從各業別觀察年增率,依漲幅排序分別為:採掘工業(1.8%)、衣著(1.6%)、食品(0.8%)、加工工業(0.3%)、一般日用品(0.2%),呈現跌幅的則有原材料工業(-1.5%)及耐用消費品(-0.6%)。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產值年增率為萎縮0.1%,較上月下降0.1%,觀察各類別年增率,依漲幅排序分別為:建築材料及非金屬類(5.5%)、黑色金屬材料類(1.6%)、紡織原料類(1.5%)、木材及紙漿類(0.4%)、其他工業原材料及半成品類(0.3%),呈現下降的則依序為有色金屬材料及電線類(-2.9%)、化工原料類(-2.3%)、農副產品類(-0.7%)、燃料動力類(-0.5%)。

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於2019年2月28日公布2月中國大陸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9.2,較上月減少0.3,表現位於榮枯線下。其中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49.8、生產指數49.5、從業人員指數47.5、原材料庫存指數46.3,皆位於榮枯線下,而新訂單指數50.6則高於榮枯線上。非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NMI)為54.3,與上月相比減少0.4,整體仍維持在榮枯線上,其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61.5、投入品價格指數52.7、新訂單指數50.7,以及銷售價格指數50.1,皆高於榮枯線上,而從業人員指數48.6則在榮枯線下。

在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方面,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於2019年3月9日公布2月CPI,較去年同期上揚1.5 %,觀察八大類別年增率,依漲幅排序分別為:醫療保健類(2.8%)、教育文化和娛樂類(2.4%)、居住類(2.2%)、衣著類(2.0%)、其他用品和服務類(2.0%)、生活用品及服務類(1.3%)、食品煙酒類(1.2%),呈現下滑的僅有交通和通信類(-1.2%)。

區域經濟表現概況

東協新興經濟體穩定成長,2018年GDP成長率為5.0%

新興東南亞經濟體的經濟發展穩定增長,東協成員國2018年GDP成長率為5.0%,EIU預估2019~2023年每年GDP成長率落在4.4~5.0%之間;其中,越南、柬埔寨和緬甸受益於薪資成本相對較低、有利的地理位置,使他們成為區域製造業供應鏈重要的一環,每年的經濟成長率保持在6%以上。

馬來西亞中央銀行(BNM)於2019年2月19日公布第4季GDP年增率為4.7%,遠低於去年同期的5.9%,較上季的4.4%高出0.3個百分點;2018年全年GDP成長率為4.7%,與2017年GDP成長率5.9%相比,呈現放緩。從產業別來看,第4季表現最好的是服務業成長6.9%,其次依序為製造業成長4.7%、營建業成長2.6%、礦業成長0.5%,惟農業衰減0.4%。馬來西亞中央銀行表示經濟成長表現雖較2017年遜色,但高於市場預期,主要受到農業與礦業衰退,以及公共領域投資萎縮5.2%所影響,不過受益於強勁的內需,加上邊佳蘭煉油及石化綜合發展計畫(RAPID)新產出設施的啟用,可望支撐2019年整體經濟穩定成長。

越南統計總局(GSO)於2019年1月29日公布2018年第4季GDP成長率為7.31%,全年GDP成長率為7.08%,創下2011年以來新高。觀察各產業別2018年表現,農林漁業成長3.76%、工業與建築業成長8.85%,服務業成長7.03%,與去年同期相比,都呈現成長趨勢。2018年對外貿易總額約達 4,822 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出口金額較2017年成長13.8%,進口金額亦成長11.5%,貿易順差達72.1億美元;外國直接投資(FDI)資金達191億美元,較2017年成長9.1%,連續3年創下新紀錄。

印度私人消費減弱,2018年第4季GDP成長率為6.6%

印度由於勞動力年輕化與快速地都市化,整體產業結構從低產值農業快速轉向製造業與服務業,EIU認為印度在2019~2023年將會是亞洲擴展最快的經濟體,預估2019年GDP成長率達7.4%。印度在總統莫迪(Narendra Damodardas Modi)的強勢領導下,近年推動一系列的經濟自由化與經濟改革,包括近幾年的總體經濟革新與精簡稅法,實際推升經濟成長動能。

然而,2018年印度受到國際局勢影響,造成油價高漲、盧比重貶、金融風險大增,使得改革未能持續獲得人民支持,也成為反對黨攻擊的重點,造成莫迪所屬的政黨在2018年底地方選舉失利。EIU認為莫迪很可能為了要在2019年大選中連任,政策上為尋求更多共識,迎合各方利益,而耽延經濟改革腳步,例如土地革新及勞動法規修訂等。

印度中央統計局(CSO)於2019年2月28日公布第4季(2018-19財年第3季度;2018年10~12月)GDP成長率為6.6%,增幅小於上季的7.0%,主要是全球經濟趨緩、國內私人消費減弱,以及印度與鄰國巴基斯坦的政治緊張情勢升高,影響外國投資與國內的企業信心。

澳洲2018年下半年經濟成長趨緩,2018年第4季GDP成長率為2.3%

澳洲統計局(ABS)於2019年3月6日公布第4季GDP成長率為2.3%,經季節性調整後,第4季GDP季增率為0.2%,低於市場預期,主要歸因於私人消費支出疲軟、房地產市場持續降溫,加上全球貿易局勢緊張及中國大陸經濟放緩等因素,使得澳洲經濟成長在2018年下半年明顯減緩;整體而言,2018年全年GDP成長率為2.8%,與2017年GDP成長率2.4%相比,呈現上升。

受到全球經濟成長趨緩的影響,EIU預估2019~2020年GDP成長率將放緩至平均2.5%,不過隨著國內外需求的增長,澳洲經濟將在2021年開始逐漸回溫。此外,EIU認為2019~2023年澳洲會持續推動多邊貿易協議來促進貿易自由化,其中包括涵蓋東南亞與亞太地區國家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

拉丁美洲新政局致力經濟改革,2018年GDP成長率為0.8%

隨著美中貿易戰升溫,2019~2020年全球經貿情勢不穩,對拉丁美洲出口造成負面影響,波動的商品價格將對哥倫比亞、智利和秘魯等國的投資產生不利影響,加上美元走強引發新興市場動盪,皆突顯拉丁美洲經濟上過度依賴商品出口與生產力疲軟等弱點,EIU認為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從整體經濟結構進行改革,包括勞動市場、監管環境與稅收制度。儘管近年各國逐步從民粹主義轉向政策改革,但在制度缺陷、執行力不佳與政治分裂的情況下,短期內生產力恐無法改善。但整體而言,拉丁美洲區域經濟會持續復甦,EIU預估2019年GDP成長率為1.4%,2020~2023年平均GDP成長率為2.2%。

拉丁美洲整體經濟主要由巴西與墨西哥發揮影響力。巴西受惠於美中貿易戰,中國大陸業者轉向巴西購買黃豆,促使巴西農產品出口市場擴大,不過近期美國與中國大陸協議暫緩實施新一輪的加稅措施,美國的貿易政策對區域的影響力開始減弱。此外,2018年11月30日G20峰會在阿根廷登場,引人矚目的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議(USMCA)於會議中正式簽署完成,取代了1994年簽署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但基本上仍保留貿易開放的精神,消除區域貿易的不確定性,進而提升商業信心。

墨西哥服務業大幅進展,加上與美國、加拿大達成新協議,EIU預估2019~2020年GDP成長率平均為1.7%。墨西哥新任總統羅培茲(Andrés Manuel López Obrador)於12月1日上任,短期內各界對於政策方向仍存有疑慮,儘管如此,民眾對於新政府承諾反貪腐和推行社會計劃多抱持樂觀態度,消費者信心亦有所改善。目前新總統羅培茲提出積極的能源政策,包括不取消2014年能源自由化改革後的石油特許經營權,並且會持續辦理油井鑽探招標,私人投資前景可望提升,同時政府計畫興建Dos Bocas煉油廠,致力增進石油產量。但由於投資者對新政策感到不安,12月墨西哥中央銀行(Banco de México)調升貨幣利率至8.25%,EIU預期短期內不會再進一步升息。整體而言,墨西哥的勞動力及產業鏈與美國關係緊密,EIU預估墨西哥會緊跟著美國的腳步,2020年經濟成長趨緩,2021~2022年反彈回升。

巴西受到新興市場動盪與5月卡車司機罷工運動的影響,以及總統大選所帶來的政治不確定性,2018年第4季GDP成長率僅0.1%。10月總統大選確定由極右派的波索納羅(Jair Bolsonaro)當選新任總統,積極改革退休金,負債占GDP比率降低,促使投資者信心回升,但由於新總統政黨並沒有取得國會優勢,以及巴西國內對自由化和去管制一直有抵制的聲音,EIU對於新政府的經濟改革仍持保留態度,但長期來看,巴西經濟穩健,預估2019年GDP成長率為1.8%,2020年為2.4%。

阿根廷經濟危機惡化,2018年8月披索兌美元匯率驟貶,通膨急速上揚,阿根廷為穩定投資人信心,宣布一系列撙節措施,並向國際貨幣基金會(IMF)尋求提早撥付五百億美元紓困貸款,EIU認為在新措施與新協議的幫助下,阿根廷經濟可望逐漸回穩。

中東北非地區受油價下跌影響,2019~2023年GDP成長率預估平均2.8%

中東地區已經成為強權國家競逐地緣政治利益的衝突所在地。2018年5月美國總統川普宣布退出伊朗協議,並重啟對伊朗嚴厲的經濟制裁,第1輪制裁在8月6日生效,第2輪在11月5日生效,影響層面已經擴大到石油出口,包括中國大陸、俄羅斯、德國、法國、英國等簽署國都不願協議破局。儘管德國與法國等歐洲國家以法律保護與伊朗從事合法交易的歐洲企業,減少受到美國境外制裁的影響,但不少歐洲企業仍然為避免失去美國貿易市場而撤出伊朗。美國的經濟制裁使得近幾個月伊朗的石油出口大幅衰減,EIU預計2019~2020年伊朗的石油出口量平均為每日120萬桶,將遠低於2017年平均每日250萬桶,使伊朗經濟陷入嚴重衰退,預估2018/19與2019/20財政年度的GDP成長率平均每年衰退4%以上。此外,EIU預期川普此舉會讓伊朗的強硬派勢力崛起對抗,加上美國總統川普於12月19日表示將從敘利亞撤軍,很可能加劇以色列與伊朗所支持的敘利亞南部部隊之間的衝突。

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GCC)各國成員之間的政治衝突不斷升溫,卡達斷交危機預期短時間內不會緩解,區域將形成卡達拉攏土耳其、伊朗,與沙烏地阿拉伯、埃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對抗的局勢,造成地緣政治分化的危機。但由於沙烏地阿拉伯的服務業與製造業等非石油活動增長,以及區域各國開始擴大資本支出,經濟可望持續成長,EIU預估2019~2023年GCC經濟成長率平均可達2.2%。

除GCC之外,區域內第四大經濟體以色列勞動市場表現優異,持續吸引大量外國投資進駐到高科技領域,經濟動能強勁,不過2018年底隨著勞動市場增長趨緩,短期內消費力與出口量也將減緩,EIU預估2019~2020年每年經濟成長率略微下降至3.0%。另外,埃及政府致力於經濟政策改革,包括引入增值稅(VAT)、採取較為彈性匯率政策與燃料補貼措施,使得經濟基本面獲得長足的改善,而旅遊業也逐漸擺脫政治不穩定與恐怖威脅的陰影,EIU預估2019~2023年經濟成長率平均達5.6%,成為區域經濟發展最快速的國家。

整體而言,中東和北非地區近兩年由於石油價格回升促使經濟復甦,但EIU預期未來兩年油價下跌,將會限制政府刺激經濟成長的能力,加上伊朗經濟惡化、地緣衝突與全球貿易風險提高,亦將使得各項政治體制與經濟改革裹足不前,因而削弱區域成長動能,EIU預測2019~2023年中東和北非GDP成長率為2.8%。

關閉社群分享按鈕 展開社群分享按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