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產經情勢所有文章
盤點產經情勢所有文章
根據EIU、IMF、OECD等各機構觀測,隨著2022年2月底俄烏戰爭爆發,疫情對主要經濟體的影響逐漸縮小,地緣政治動盪加大通膨惡化,恐為經濟前景造成下行壓力。觀察各主要經濟體,美國加大打擊通膨,聯準會於4~6月共升息1.25%,第2季GDP年成長1.6%;中國大陸擴大各地的疫情動態清零措施,經濟呈現停滯狀態,第2季GDP年成長0.4%;日本經濟受俄烏戰爭影響,出口力道疲軟,運用貨幣寬鬆政策刺激內需市場,第2季GDP年成長2.2%;歐元區因受俄烏戰爭影響最深,能源與糧食價格上揚顯著,第2季GDP年成長4.0%。
根據經濟學人研究機構(EIU)、國際貨幣基金(IMF)、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等機構觀測,俄羅斯自2022年2月24日對烏克蘭展開入侵行動,大宗商品價格飆高、供應鏈中斷、金融市場情緒惡化,以上因素加深通膨並放緩全球經濟成長,對歐洲國家影響最為顯著,預估戰爭恐延續至2022年底。
金融貨幣方面,全球受供應鏈中斷和俄烏戰爭影響,能源及糧食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而助長通膨,2022年通膨率達9.2%,創下26年以來最高通膨率。通膨因素促使主要經濟體央行加大財政緊縮政策,僅有日本和中國大陸維持量化寬鬆政策。美國聯準會(Fed)自2022年初至2022年7月底前共升息9碼,促使美元走入強勢格局。歐洲中央銀行(ECB)則於2022年7月底升息2碼,結束8年來的負利率,未來恐加強升息力道來抑制通膨惡化。
貿易服務方面,中國大陸做為全球經濟的重要引擎,大規模進行疫情的動態清零,成為拖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因之一。為了減緩經濟衰退可能性,中國大陸推出一系列財政刺激措施以穩定經濟,但2022全年GDP恐依舊難以超越4%,長期清零將出現長尾效應,突發性關閉工廠與中斷物流將對全球經濟構成壓力。
國際油價受俄烏戰爭影響,恐維持在每桶100~120美元之間,歐盟對俄羅斯發出石油進口禁令,促使市場及供應鏈的不確定性大增,2022年的天然氣價格比2021年上漲5倍,連結俄羅斯與德國的北溪1號天然氣管線自2022年7月中旬進行維修後,運輸量逐漸下降,使得歐洲天然氣庫存難以維持安全水位,屆時冬季恐面臨供應短缺風險,面臨電價同步飆升,歐洲經濟恐將深度衰退。
地緣政治上,美國與中國大陸自2017年爆發雙邊貿易戰後,經貿關係開始出現根本性質變。美國逐漸在國內達成共識,將中國大陸視為戰略對手而非合作夥伴,未來將可能透過各式手段打擊中國大陸的經濟,包括投資限制、關稅壁壘、特定實體制裁等。當主要經濟體的經貿逐漸脫鉤,跨國企業將感受到成長壓力,尤其是仰賴跨國供應鏈的製造業。EIU預測,新興國家將隨著供應鏈轉移而快速增長,印度有望成為最大受益國。
從各主要經濟體來看,美國為打擊通膨持續強化升息力度,第2季GDP年成長1.6%;中國大陸因動態清零政策而陷於經濟疲軟,第2季GDP年成長0.4%;日本為了刺激內需持續執行貨幣寬鬆政策,第2季GDP年成長2.2%;歐元區受俄烏戰爭影響,能源及糧食價格成為經濟難題,第2季GDP年成長4.0%。
單位:%
IMF 2022.07 (2022.04) |
UN 2022.05 (2022.01) |
IHS Markit 2022.08 (2022.07) |
OECD 2022.6 (2021.12) |
EIU 2022.08 (2022.07) |
WB 2022.06 (2022.01) |
|||||||
---|---|---|---|---|---|---|---|---|---|---|---|---|
區域 | 2022 | 2023 | 2022 | 2023 | 2022 | 2023 | 2022 | 2023 | 2022 | 2023 | 2022 | 2023 |
Global | 3.2 | 2.9 | 3.1 | 3.1 | 2.7 | 2.3 | 3.0 | 2.8 | 2.8 | 2.1 | 2.9 | 3.0 |
全球 | (3.6) | (3.6) | (4.0) | (3.5) | (2.7) | (2.6) | (4.5) | (3.2) | (2.8) | (2.5) | (4.1) | (3.2) |
USA | 2.3 | 1.0 | 2.6 | 1.8 | 1.5 | 1.0 | 2.5 | 1.2 | 1.7 | 1.2 | 2.5 | 2.4 |
美國 | (3.7) | (2.3) | (3.5) | (2.4) | (1.4) | (1.3) | (3.7) | (2.4) | (2.3) | (1.3) | (3.7) | (2.6) |
JAPAN | 1.7 | 1.7 | 2.7 | 2.2 | 1.5 | 1.6 | 1.7 | 1.8 | 2.0 | 1.0 | 1.7 | 1.3 |
日本 | (2.4) | (2.3) | (3.3) | (2.7) | (1.7) | (1.7) | (3.4) | (1.1) | (2.1) | (1.1) | (2.9) | (1.2) |
EURO | 2.6 | 1.2 | 2.7 | 2.3 | 2.9 | 0.8 | 2.6 | 1.6 | 2.8 | 0.0 | 2.5 | 1.9 |
歐元區 | (2.8) | (2.3) | (4.0) | (2.5) | (2.5) | (1.2) | (4.3) | (2.5) | (2.6) | (1.6) | (4.2) | (2.1) |
CHINA | 3.3 | 4.6 | 4.5 | 5.2 | 3.8 | 4.9 | 4.4 | 4.9 | 4.0 | 5.3 | 4.3 | 5.2 |
中國大陸 | (4.4) | (5.1) | (5.2) | (5.5) | (4.0) | (5.2) | (5.1) | (5.1) | (4.0) | (5.5) | (5.1) | (5.3) |
WORLD | 4.1 | 3.2 | 4.1 | 4.8 | - | - | 4.9 | 3.9 | 3.9 | 3.3 | 4.0 | 4.3 |
TRADE | (5.0) | (4.4) | (5.7) | (4.0) | (-) | (-) | (4.9) | (4.5) | (4.0) | (3.5) | (5.8) | (4.7) |
註: ( ) 內數字為前次預測值。
資料來源:
- IMF:World Economic Outlook(July 26th 2022)
- UN:World Economic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2022(May 18th 2022)
- IHS Markit:Economic Outlook(August 15th 2022)
- OECD:OECD Economic Outlook(June 8st 2022)
- EIU:EIU Country Forecast World September 2022(forecast closing date:August 15th 2022)
- WB: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June 2022)
- 台灣經濟研究院 產業發展處 整理
美國積極升息力抗通膨,2022年第2季GDP年成長1.6%
美國經濟受到供應鏈中斷與俄烏戰爭影響,通膨問題已成為經濟成長的主要難題。俄烏戰爭自2022年2月底開始為通膨現象帶來顯著影響,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創下40年新高,促使聯準會積極升息,在7月底前升息9碼,並暗示基準利率2023年將升至3.75~4%,遠大於2.5%的中性利率。同時,聯準會自6月起以每月600億美元的規模縮減資產負債表,以加速通膨觸頂。EIU預測,升息及縮減資產負債表恐對美國2022下半年的經濟增長產生負面影響,由於貨幣緊縮政策帶來的利差和美元升值現象,美元與歐元匯率出現交叉關係,促使美元於2023年中旬前將持續保持強勢格局。未來預計2024年達成降低通膨目標後,有望再將利率降至預期的中性水準。
EIU觀察,經濟表現儘管受國際因素影響而逐漸疲軟,但美國在ICT技術發展依舊保持領先地位,隨著勞動就業市場熱絡,美國依舊能在國際具備高度競爭力。另一方面,美國GDP年增長穩定,隨著勞動參與人口數下降,未來透過投資自動化生產技術來提升工業效率,有望在2022~2050年成為平均每年增長1.5%的主要經濟體。
美國商業部經濟分析局(BEA)於2022年7月28日公布第2季GDP年增1.6%,經濟成長持續出現放緩現象。第2季個人消費者支出(PCE)年增率為1.8%,面對高價的食品與能源,民眾減少開銷,未來經濟恐形成停滯或衰退現象。
美國勞工部於2022年8月10日公布7月CPI,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年增率為8.5%,相較上月降溫;7月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CPI)年增5.9%,短期面對油價大幅回落,帶動機票、服飾、傳播、二手車和卡車價格下滑,分別月減7.8%、0.1%、0.4%和0.4%,顯示能源價格趨緩有助於降低下游產品及服務的高成本。
勞動市場方面,根據美國勞工部2022年8月5日發布統計顯示,7月非農就業人口增加52萬8千人,7月就業增長優於上月表現,勞工增長主要集中在休閒旅店業、專業商務服務業、醫療保健業,失業率相較上月小幅回落至3.5%,就業率和失業率已恢復到2020年2月在疫情爆發前的水平。鑑此,儘管通膨壓力擴增,但在勞動市場依舊處於強勁趨勢下,促使聯準會有更多機會進行更加積極的升息策略。
經濟活動方面,製造業雖然是衡量美國經濟的重要指標,但非製造業相對更為強勁。美國供應管理研究所(ISM)於2022年8月1日公布7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2.8,較上月下降0.2,整體位於榮枯線上;其中,價格指數60.0、供應商配送指數55.2、積壓訂單指數51.3、生產指數53.5、新接訂單指數48.0、原材料庫存指數57.3、就業指數49.9,除了新訂單和就業外皆位於榮枯線上,顯示製造業雖然仍處於擴張階段,但受通膨影響降溫中。另外,ISM於2022年8月3日公布7月非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NMI)為56.7,較上月上升1.4,整體位於榮枯線上;其中,價格指數72.3、商業活動指數59.9、新接訂單指數59.9、供應商配送指數57.8、就業指數49.1,除了就業外皆位於榮枯線上,顯示擴張週期相較製造業強勁。
疫情方面,截至2022年6月底,統計超過79.0%的美國人至少接種過第1劑疫苗、67.6%的美國人接種完整疫苗,37.4%的美國人已施打追加劑。隨著邊境開放,疫情不確定性對美國經濟影響已逐漸減少,但從非洲爆發的猴痘疫情逐漸蔓延至美國,於2022年8月初突破6,000起病例,恐成為新的公衛風險。
日本因寬鬆貨幣政策刺激內需,2022年第2季GDP年成長2.2%
日本內閣府於2022年8月15日公布2022年第2季GDP速報,季增0.5%、年增2.2%,以歐洲與中國大陸為出口導向的電子產品因疫情影響導致需求疲軟,製造業表現不如預期。但國內服務業因疫情限制解除陸續邁向正常化,搭配貨幣寬鬆政策刺激,民間最終消費支出季增1.1%、年增4.6%,連續3季成長,處於溫和成長狀態。
日本總務省統計局於2022年8月19日公布7月CPI,年增2.6%,寫下2014年12月以來最大增幅;扣除食品和能源的CCPI年增1.2%。能源類別上揚16.2%,電價類別年增19.6%、煤油類別年增19.6%、汽油類別年增8.3%,全數攀升;生鮮以外的食品價格年增3.7%,月增0.6%,可觀察到日本通膨主因來自於食品與能源項目,促使日本央行(BOJ)在全球各國積極升息的同時,財政措施保有貨幣寬鬆的籌碼。
根據IHS Markit於2022年8月1日公布日本7月PMI為52.1,較上月下降0.6,創下近10個月以來最低水平,位於榮枯線上,顯示製造業因市場砍單持續處於趨緩現象;8月3日公布7月NMI為50.3,較上月下降3.7,位於榮枯線上,服務業在大幅增長後放緩擴張速率。
日本做為出口汽車和電子機械技術的世界第3大經濟體,隨著疫情限制解除,原先預期經濟有望於2022年大幅增長,但人口老齡化、供應鏈中斷與俄烏戰爭造成的能源價格上升限縮經濟擴張,工資增長疲軟對消費支出造成壓力。面對美國貨幣緊縮政策的美元強勢格局,日本央行為了貨幣流動性及刺激內需經濟活動,堅持延續貨幣超寬鬆政策,日元疲軟恐加劇貶值並導致通膨上升。EIU預測,若日本未來長期仰賴內需做為經濟增長動能,缺乏外在投資恐導致經濟疲軟,經濟成長將落後韓國。
俄烏戰爭加速歐元區通膨的惡化,2022年第2季GDP年成長4.0%
面對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供給短缺、消費信心低迷、美元升息等一系列難題,俄烏戰爭加速通膨惡化,2022年歐元區GDP恐將砍半。根據EIU觀察,俄烏戰爭造成歐洲經濟呈現不均勻發展,與俄羅斯貿易關係緊密的東歐國家受最直接衝擊,戰爭導致大量難民湧入鄰國,如波蘭、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摩爾多瓦,恐增加財政負擔。另一方面,俄烏鄰國的土耳其在脆弱的金融結構下,高度仰賴進口俄羅斯的天然氣與石油,若政治局勢出現轉變,將爆發金融風險。
歐洲2022年除了面對高價格能源和食品外,各類型工業原物料及服務價格也持續上漲,高物價阻礙一般民生消費支出並打擊購買力。物價上升同時,工資也隨之上升,此現象恐造成相互上漲的惡性循環。另一方面,德國和其他中歐地區陸續出現汽車零組件短缺的現象,若戰爭陷入僵局,供應鏈中斷、原物料短缺、能源限制等負面因素將持續影響並抑制歐洲製造業至2023年。
根據歐盟統計局(Eurostat)於2022年7月29日發布,經季節性調整後,歐盟(EU27)2022年第2季GDP季增率為0.6%,年增率為4.0%;歐元區(EA19)第2季GDP季增率為0.7%、年增率為4.0%。與2022年第1季相比,歐盟成員國瑞典季增1.4%、西班牙季增1.1%、義大利季增1.0%,均優於平均水準。
通膨率方面,歐盟統計局於2022年7月29日公布7月歐元區(EA19)通膨率,年增8.9%。從通膨分類組成來看,能源價格年增率高達39.7%,由於俄羅斯持續減少石油輸出並降低北溪一號管線的天然氣供給,能源短缺已成為歐洲過去一年的通膨主因,隨著俄烏戰爭延續,問題恐難以獲得解決。失業率方面,歐盟統計局在2022年8月1日公布6月歐元區(EA19)失業率為6.6%,較上月持平,創下1988年4月以來最低水準,整體歐元區最新失業人數為1,092萬。進一步分析歐盟會員國統計數據,6月歐盟會員國失業率最高前3名依序是西班牙15.3%、希臘15.0%、義大利9.4%,失業率最低前3名依序為捷克2.8%、波蘭3.4%、馬爾他3.5%。
隨著通膨加劇,歐洲中央銀行於2022年6月底停止購債並計畫於2022年底進行4次升息,預計年底基準利率將達到1.5~2.0%,由於歐元區通膨率持續創歷史新高,其中能源、食品價格的通膨率分別高達39.7%及9.79%,同時搭配上歐元持續走弱,兌美元匯率創20年新低,顯示貨幣寬鬆難以持續,因此於2022年7月21日升息0.5%,8年以來首度將基準利率由負轉正,為了抑止通膨惡化,未來將在必要時加強升息力道。
IMF預測,歐洲2022年最大風險為俄羅斯會否在冬天中斷天然氣管線北溪一號的天然氣供應,由於限縮能源供應加大電價飆升,歐盟成員國面臨高電價困境,經濟陷入深度衰退的隱憂可能持續擴大。儘管俄烏戰爭為歐洲各國帶來能源壓力,短期不得不依賴煤炭等化石燃料彌補缺口,但長期反而促進綠色產業的加速成長,強化歐洲面對極端氣候的趨勢應變。
中國大陸被動態清零拖累經濟,2022年第2季GDP年成長0.4%
EIU預測,中國大陸2022全年GDP成長率將降至4.0%,與中國大陸統計局預期目標的5.5%出現落差,顯示動態清零正持續打擊中國大陸的經濟前景。面對第1季上海爆發大規模疫情,中國大陸透過嚴厲管制降低染疫數,卻嚴重導致供需失衡及經濟停擺,儘管第2季開放部分經濟活動,但在消費與房地產市場低迷下,難以短時間創造爆發性的經濟成長。EIU觀察,強勁且多面向的封控管制恐將延續至中國共產黨第20次全國代表大會結束,當內部政治局勢穩固後才有機會鬆綁疫情限制。
根據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於2022年7月16日公布,中國大陸2022年第2季GDP年增0.4%,創下疫情期間最低年增幅。面對Omicron疫情擴散,中國大陸自2022年3月底於上海市開始動態清零的封控措施,透過大規模封鎖、核酸檢測、染疫隔離等手段嘗試徹底控制疫情,相關防疫政策擴散至北京等其他城市,對經濟活動造成顯著壓力。在北京官方多項限制措施影響下,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幅度自2021第4季開始出現大幅趨緩現象,經濟動能自封控措施出現後明顯衰退,恐拖累中國大陸2022全年經濟成長。
民生消費方面,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在2022年8月10日公布7月CPI,月增0.5%、年增2.7%。觀察八大類別年增率,依照年增幅排序分別為:交通和通信類(6.1%)、食品菸酒類(4.7%)、教育文化和娛樂類(1.5%)、生活用品及服務類(1.4%)、其他用品及服務類(0.9%)、居住類(0.7%)、醫療保健類(0.7%)、衣著類(0.7%),通膨率相較於其他主要經濟體相對溫和,主因來自於長時間封控,抑制消費者和企業支出。
工業生產方面,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於8月10日公布7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月減1.3%、年增4.2%;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月減0.9%、年增6.5%,製造業原先因原物料價格上升而將成本轉嫁至市場,但市場卻因為價格過高而難以負荷,需求逐漸放緩,轉而降低對供給急需性。從上述現象可觀察到,國際市場難以承受長期且急遽的通膨現象,導致疫情後的經濟復甦難以維持。
中國大陸統計局於2022年7月31日公布7月PMI為49.0,較上月減少1.2,整體位於榮枯線下;其中,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50.1、生產指數49.8、從業人員指數48.6、新訂單指數48.5、原材料庫存指數47.9。7月NMI為53.8,較上月減少0.9,整體位於榮枯線上;其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59.1、新訂單指數49.7、投入品價格指數48.6、銷售價格指數47.4、從業人員指數46.7。
中國大陸雖然嘗試嚴格執行動態清零,但新冠病毒反覆蔓延,導致家庭支出及資本投資遭到抑制,難以提升民生經濟大幅流動,進而促使政府需提出更多經濟刺激手段。各地方政府除了面對大量公共支出外,中國大陸同時面臨人口老齡化現象,儘管力推三孩政策,但在收入壓力下,恐難以顯著提升出生率。IMF推估,由於動態清零政策恐持續執行至2023年,2022全年GDP將僅能達到3.3%、2023年4.6%,後續若無法提供私營企業有效率的經營環境,並解決房地產的資產負債難題,長期恐將拖累整體經濟前景。
另一方面,地緣政治上中國大陸對俄烏戰爭的態度正逐漸挑戰中歐經貿關係,外交立場使專業技術和其他領域難以深化,導致供應鏈脫鉤分化,各大經濟體的經貿氛圍逐漸轉為保護主義,國際合作恐逐漸式微。
東協受惠於大宗商品需求,2022年第2季GDP年成長2.5%起跳
東協會員國自疫苗覆蓋率提升後持續減少經濟活動限制,雖然於2022年第1季受俄烏戰爭和中國大陸動態清零等負面因素影響,但面臨全球對原物料與相關產品的強烈需求,第2季經濟成長依舊呈現正向表現。東協加三總體經濟研究院(AMRO)於2022年7月5日發布報告指出,疫情對經濟活動的影響逐漸縮小,但俄烏戰爭間接影響的供應鏈干擾將使大宗商品價格保持高價位。儘管全球政經局勢變化迅速,依舊預計東協會員國2022全年GDP平均能保有5.1%正成長,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和越南將有望超越會員國平均年成長,分別正成長5.1%、6.0%、6.9%、6.3%。
印尼中央統計局於2022年8月5日公布2022年第2季GDP年增率5.44%,受惠於全球地緣政治動盪及對原物料的需求持續暢旺,促使印尼的鎳、煤碳、棕櫚油等大宗商品的價格徘徊於高價位,創造強勁的出口營業額。產值貢獻分別來自於運輸倉儲業、住宿飲食服務業、製造業,分別年增21.27%、9.76%、4.01%。
泰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局於2022年8月15日公布2022年第2季GDP季增0.7%、年增2.5%,經濟擴張主要來自於農業與服務業類別。2022年第1季年增4.4%,連續2季正成長。非農類別2022年第2季GDP年增2.3%,受惠於批發零售業、運輸倉儲業、住宿與餐飲業、資訊傳播業,分別年增3.1%、5.3%、44.9%、6.2%。
馬來西亞中央銀行於2022年8月12日公布2022年第2季GDP年增率8.9%,隨著疫情限制放寬、經濟復甦、勞動市場恢復等正面因素,帶動強勁的經濟增長。其中,五大產業以服務業成長最多,年增12.0%,其他依序分別為製造業年增9.2%、營建業年增2.4%、礦業年減0.5%、農業年減2.4%。隨著全球對電子產品的強勁需求,以及國境邊界開放,對產品出口與娛樂服務提供良好的消費環境,造就馬來西亞的正向經濟流動。面對全球因通膨造成的經濟成長下行風險,馬來西亞透過出口多元產品如電子零組件和大宗商品,有望緩減來自國際的經濟衰退。EIU預估馬來西亞2022年GDP可達5.0%,面對美國等主要經濟體國家升息,馬來西亞已於5月升息0.25%,期望透過貨幣緊縮政策降低國內貨幣貶值,避免勞工薪資受衝擊。
做為東南亞製造業重鎮的越南,防疫策略以「與病毒共存」取代「清零」,國內經濟趨向穩定成長。統計至2022年7月7日,越南疫苗覆蓋率達89.04%,完整接種比例達82.27%,追加劑接種比例也達63.03%,儘管Omicron變異株傳染率高,但已對越南經濟轉為有限影響,降低負面影響的可能性。越南統計總局於2022年6月29日公布第2季GDP年增7.72%,工業暨營造業年增8.87%、服務業年增8.56%;受相關環境因素推動,包括放寬防疫措施、因中國大陸實施動態清零而產生的轉單現象、強勁的全球產品需求,貿易活動超越2022年第1季表現,出口額月增8.7%、年增21%。
印度受惠於工廠訂單大增,2022年第2季GDP年成長13.5%
印度做為世界最大經濟體之一,ICT服務業雖然為GDP主要貢獻產業類型,近年正逐步改革勞動結構來提高製造業競爭力,若有效抑制通膨,EIU預測2022全年GDP有望增長6.9%。IHS Markit於2022年8月1日公布印度7月PMI為56.4,較上月上升2.5,製造業受惠於新訂單和產能擴充,儘管面臨通膨造成成本壓力,但製造業依舊處於擴張期,造就8個月以來的最大增長率。
印度中央統計局(CSO)於2022年8月31日公布第2季(2022-2023財年第1季度;2022年4~6月)GDP年增率為13.5%,顯示儘管印度面對高通膨影響,但在需求大於供給的情況下,經濟成長依舊有著顯著正向表現。觀察各產業年增率表現,依序為公共服務業(26.3%)、通訊服務業(25.7%)、營建業(16.8%)、電力/瓦斯/水供應業(14.7%)、金融和房地產業(9.2%)、採礦業(6.5%)、製造業(4.8%)、農林漁業(4.5%)。
拉丁美洲面臨大宗商品漲價,經濟成長備受挑戰
俄烏戰爭爆發後,小麥、石油、天然氣等大宗商品價格上升,拉美國家的通膨現象持續擴大,區域經濟前景黯淡。高物價不只反映在食品及能源上,同時也削弱工資水平,導致家庭購買力下降,造成惡性螺旋。另一個拉美國家通膨複雜化主因來自於當地貨幣的波動性上升,由於部分拉美國家出口大宗商品,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有利於大型石油及天然氣出口國獲利,如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玻利維亞、厄瓜多皆受惠於油價上漲,而巴西、巴拉圭、阿根廷則受惠於糧食出口,但對於商品進口國的薩爾瓦多和哥斯大黎加,恐帶來額外財政壓力。
儘管大宗商品上漲,部分拉美企業從中創造商業機會,但在美元走強的同時,匯差拉大造成當地貨幣貶值,儘管拉美各國央行早於2021年展開大幅升息循環,但受限於強勢美元,在地資本出現拋售潮,多國不平衡的脆弱基本面、消費信心低迷、商業關係驟降,皆對拉美區域的經濟上行空間造成壓力,除了少數受惠大宗商品出口的企業外,絕大數在地業者受到匯差影響,獲利反受到壓縮。
地緣戰略部分,除了俄烏戰爭以外,地緣角力鬥爭也蔓延至拉美區域,俄羅斯為了在地理上對美國造成壓力,持續於金磚五國會議中拉攏巴西,並趁機與阿根廷進行更緊密的商業結盟,使拉美地區成為新的大國角力區域。
整體而言,拉美地區2022全年GDP受限多項負面因素影響,通膨及消費力下滑造成經濟成長停滯,根據EIU預估2022年拉美地區GDP為2.8%,其中阿根廷為4.3%、巴西為1.5%、墨西哥為1.8%;通膨方面,阿根廷為64.1%、巴西為10.4%、墨西哥為7.5%,經濟成長明顯無法壓抑通膨現象。若各國關係持續分化,儘管部分國家能透過天然資源獲利,但多數拉美國家的經濟前景長期仍難以往正面方向發展,面對美國持續實施貨幣緊縮政策,強勢美元恐導致拉美國家匯差加大,恐面對更艱辛的民生難題。
中東和非洲經濟呈現兩極化,大宗商品價格成關鍵因素
中東與非洲將持續成為地緣政治熱點,在疫苗接種率不足、通膨、糧食短缺、經濟邊緣化等因素影響,失業率持續上升,2023年前恐難以改善。面對俄烏戰爭帶來的區域動盪,長期依賴以上兩國糧食的部分國家出現糧食價格飆升現象,這些脆弱的經濟體進一步出現民生不滿及社會動盪,如黎巴嫩、突尼西亞、埃及、約旦。
戰爭導致區域不穩定情勢,其中俄羅斯提供中東和北非國家軍事技術給敘利亞、利比亞、伊朗,導致與伊朗互為對手關係的以色列持續升級競爭局勢。美國嘗試與伊朗重啟核協議卻以失敗告終,加劇伊朗在地區擴張影響力,使美國須耗費更多精力維護與以色列和其他阿拉伯國家之間的合作關係,達到維持政治角力的平衡關係。
EIU預估,中東和北非國家2022年GDP為4.8%、通膨率為18.5%。2022年伊朗GDP預測為3.2%、通貨膨脹率則為37.0%,面對俄烏戰爭,身為OPEC+成員國雖然受惠於原油價格上升,但同時面對通膨影響,經濟前景面臨堪憂狀況。
能源部分,國際油價自俄烏戰爭爆發後,持續於2022年第1季升溫,最高時達到每桶129.30美元,油價在第2季因戰爭延燒,導致油價持續保持在100~120美元之間。根據沙烏地統計總局於2022年7月31日公布,2022年第2季GDP季增1.8%、年增11.8%,石油產業年增23.1%、非石油產業年增5.4%,強勢美元造就高油價,為石油出口的沙烏地阿拉伯等OPEC+成員國造就大幅經濟增長。天然氣方面,西歐國家嘗試減少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進而轉向從阿爾及利亞、埃及、以色列、卡達等地中海與波斯灣國家進口天然氣,補足能源缺口。
非洲方面,由於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大量仰賴能源進口,為了應對通膨惡化,迦納、莫三比克、南非、奈及利亞等國透過財政補貼法案、增加稅收和貨幣緊縮政策壓制通膨,財政赤字占GDP比例陸續擴大。EIU預測,儘管多數非洲國家短期尚無債務違約風險,但大宗商品要是長期保持高價位,高舉債國家如肯亞、安哥拉等國將可能尋求IMF的財務援助,區域經濟增長將難以取得改善。根據EIU預估,南非2022全年GDP為2.1%、通膨率為6.0%,消費能力緩慢惡化中;奈及利亞2022全年GDP為3.0%、通膨率為17.1%,通膨及失業率上升恐增加社會不確定性及社會動盪,若被國際邊緣化,區域將面臨一系列的政治鬥爭與衝突,降低經濟增長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