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產經情勢所有文章
盤點產經情勢所有文章
疫情影響仍在,工商登記家數減少1.47%,業者為調整資本結構,推升資本額年增3.88%
在公司行號登記家數方面,截至2022年9月,全國公司行號登記現有家數為168萬8,344家,其中設立於臺北市之公司登記現有家數為17萬4,803家,商業登記現有家數為6萬319家,總計公司行號現有家數23萬5,122家,較去年同期減少3,502家,年減1.47%。在現有家數中,以「批發及零售業」最多(24.07%),其次為「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14.12%)、「製造業」(12.21%)。
臺北市工廠登記現有家數共980家,登記工廠廠地面積為54.9平方公頃,皆較去年同期減少,前三大產業分別為「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金屬製品製造業」及「食品製造業」,合計占比約37.96%,行政區分布集中於內湖區、南港區,合計占比約67.35%。
觀察2022年第3季臺北市工商家數異動情形,公司新設家數為2,589家,撤銷家數為3,198家,而商業新設家數為1,222家,歇業家數為1,203家;工廠登記新設家數為3家,歇業家數為5家,僅商業家數新設家數略高於歇業家數,公司及工廠家數則呈現相反趨勢。
在登記資本額方面,臺北市整體工商機構體質健全,截至2022年9月,臺北市公司登記資本總額達13兆9,955億元,位居全國之冠,年增3.88%,儘管公司登記家數衰退,但資本額呈穩定成長。觀察產業結構分布情形,三級產業(服務業)為10兆4,650億元(占74.77%)、二級產業(工業)為3兆2,766億元(占23.41%)、一級產業(農林漁牧業)為2,540億元(占1.81%)。以產業別區分,資本額最高的前三大產業,分別為「金融及保險業」(54.61%),其次為「製造業」(14.15%)、「不動產業」(5.40%),合計約占74.16%。
整體而言,自5月中旬本土疫情急速升溫,再度衝擊民生消費經濟,工商歇業家數緩增,也考驗業者的財務結構和應變能力。從營運資金來看,資本額的增長主要來自於金融及保險業、電力及燃氣供應業,受到通膨升息、全球股債市動盪、國內防疫險鉅額理賠等因素影響,多家金控、產險業及銀行業興起增資潮,以強化財務結構,另一方面,電力及燃氣供應業者,為配合政府推動能源趨勢,積極投入再生能源領域布局,辦理現金增資以支應相關工程建造所需營運資金需求,皆是推升資本額成長原因。
全球景氣降溫,內需消費及相關產業表現轉佳,比較基期偏低,公司行號銷售額續呈走揚
2022年第3季,全國公司行號實際營業家數共計158萬7,173家,銷售額為9兆9,671億元,臺北市實際營業家數共計24萬3,902家,銷售額為2兆8,57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0.28%,連續2季達雙位數成長,占全國比重約28.67%。其中,前三大主力產業別為批發及零售業(44.39%)、製造業(13.57%)、金融及保險業(11.52%),合計占比約69.48%。
觀察臺北市各業別銷售額互有增減,其中批發及零售業年增8.99%,因去年同期受疫情衝擊拉貨力道疲弱,基期偏低,商品批發、食品飲料及菸草批發業、布疋及服飾品批發業皆呈現正成長,機械器具批發業因面板及記憶體終端市場需求減緩,年減0.45%,抵銷部分增幅,整體批發業成長9.96%,另一方面,隨國內疫情趨緩,消費人潮回流,拉升商品銷售量,加上比較基期偏低,使得百貨公司、便利商店、布疋及服飾品零售業、藥品及化粧品零售業等明顯成長,而資通訊及家電設備零售業則因去年同期民生用品採購潮、遠端視訊相關設備需求增加,致比較基期偏高,增減互抵,整體零售業成長5.81%。
製造業年增4.35%,受惠新興科技與數位轉型商機延續,雲端資料中心相關設備需求暢旺,帶動資訊電子產業產值成長,然而受中國大陸防疫政策干擾,致零部件供應短缺,影響車市供應鏈,汽車及其零件製造業銷售額減少5.36%,增減互抵,整體銷售額仍呈現上揚走勢。
金融及保險業年增5.47%,因放款增加、利息淨收益亦成長,拉抬銀行業獲利表現,證券業因台股交易價跌量縮,致券商經紀業務收入和自營收入大減,保險業受到台美股債雙跌、資產價值波動、防疫保單理賠、美元匯率強勢升值等影響獲利表現,整體雖然呈現成長,但幅度逐漸趨緩。
由於歐美各國已陸續解封,航空市場逐漸回溫,推升旅運需求增長,另一方面儘管海運市場受到通膨、升息、庫存周期延長等多重因素影響,運量下滑,但美國線及歐洲線等長程航線運價仍居高檔,有助於營收成長,物流運輸受惠宅配買氣持續熱絡,運輸及倉儲業年增14.01%。而住宿及餐飲業年增58.80%,隨國內疫情趨緩,邊境管制逐步放寬,解封議題發酵,國旅補助挹注,帶動旅遊商機轉旺,到餐廳用餐客群增加,加上去年同期配合防疫規定內用降載量能,基期較低所致。
展望第4季,由於主要國家通膨走升、貨幣環境緊縮,金融市場持續波動震盪,經濟成長步調逐漸放緩,商品需求減降,各國製造業活動已明顯放緩,加上俄烏戰事未平、美中科技戰再起、中國大陸防疫封控措施等變數,持續加深全球經濟前景疑慮,後續仍需值得關注。
從產業結構來看,臺北市以三級產業為主、二級產業次之,一級產業占比最小。截至2022年9月的登記家數,三級產業為179,146家(占全市比重76.19%),二級產業為53,045家(占全市比重22.56%),一級產業為2,931家(占全市比重1.25%)。
在實際銷售額中,三級產業為2兆2,917億元(占全國比重44.81%)、二級產業為5,623億元(占全國比重11.62%)、一級產業38億元(占全國比重29.56%)。整體而言,臺北市二、三級產業的營收皆較去年同期增長,三級產業的營收占全國比重超過4成,銷售額亦穩健成長,顯示臺北市服務業的發展潛力相對具有優勢,為全國服務業發展重鎮。
民間消費力道回升,帶動用電需求成長
2022年第3季臺北市總用電量49.01億度,其中電力用電量為24.62億度(占50.23%),電燈用電量為24.39億度(占49.77%),與去年同期相較,總用電量增加4.03%。觀察用電類型,電力及電燈用電量分別較去年同期增加7.14%、1.08%,推升用電需求主要原因包括產業景氣持續暢旺,新興科技應用與數位轉型持續擴展,半導體需求強勁,而去年疫情三級警戒甫於7月底調降,經濟仍處復甦期,基期相對低所致,在疫情趨緩及暑假買氣帶動下,零售業、餐飲旅遊業等民間消費明顯提升,服務業用電呈現正成長趨勢。
多個大型投資案落地,僑外投資金額續呈走揚
根據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統計,2022年第3季,全國核准僑外投資件數為720件,投(增)資金額約23.56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較,件數增加65件,金額成長13.33%。
核准於臺北市之僑外投資件數為400件,投資金額約18.7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大增23.43%,投資金額占全國比重79.37%,主要獲投的大型投資案為台泥循環能源科技、環球能源、新安東京海上產物保險、巔峰海景投資等,以地區別分析,前5名分別為英屬開曼群島、泰國、日本、英屬維京群島、模里西斯,合計約占僑外投資總額81.98%,多為認購投資事業進行增資、新創投資為主,若就業別觀之,前三大為批發零售業、資訊服務業、製造業,而與電力供應相關的投資案如中威風力發電、盛晟有限公司、清風風力發電亦與近期中央大力推動綠能與離岸風電政策,使得外資持續投(增)資所致。
2022年第3季,全國外商公司新設家數共87家,設立於臺北市外商公司新設家數為61家,與去年同期相較,全國家數略減,臺北市則持平,而設立於臺北市的外商公司包括得鴻股份有限公司、瑞格資本有限公司、殼子特玩有限公司、衡曄科技有限公司等,其中設立產業別以批發業16家、投資顧問業15家、資訊軟體服務業5家為前三大。觀察外國公司登記現有家數,全國家數為5,693家,其中設立於臺北市為3,750家,占全國比重65.87%,仍位居全國之冠。
2022年第3季仍舊面臨供應鏈斷鏈、通膨升息、中國大陸封城等問題,全球經濟成長陷入衰退隱憂,不僅影響企業獲利能力,也使得機構投資人對未來展望增添更多變數,必須在金融波動市場中尋找合適標的,採取多元與分散的布局策略,以降低投資風險。而近年臺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政策,國際及本土企業競相增加對臺灣的投資金額,尤其以太陽能光電與風電發展最為顯著,加上2050年淨零碳排路徑已於年初公布,給予臺灣企業明確的指引方針,更加速了再生能源投資熱潮,吸引沃旭能源、哥本哈根基礎設施、台灣維特斯離岸風電、台灣風能投資等國際大廠落地臺北市,相關綠電投資熱潮值得後續關注。
土增稅與契稅雙減,整體稅收呈現衰退
2022年第3季,臺北市地方稅收實徵淨額共計64.06億元,年減5.84%,各項稅收互有增減。其中,印花稅年增14.49%,推測原因為央行升息,銀行業撥付利息增加,使得銀行保險業稅額增加,而疫情期間,非健保給付費用(例如PCR)增加,亦使得醫療業印花稅成長不少。房屋稅年增22.77%,因去年7月適逢房地合一2.0新制上路,許多交易趕在新制上路前完成,致8月的比較基期偏低。另一方面,與不動產相關的土增稅與契稅雙雙呈現衰退態勢,主因為去年有大額稅款案件墊高基期,反映房地交易市場有所降溫。
知識密集型服務產業具抗疫韌性,家數與銷售額穩步成長
根據105年工商普查分析,臺灣產業結構已朝向服務化與知識化邁進,整體知識密集型服務產業的生產總額為3.7兆元,較100年成長32.07%,是非知識密集型服務業成長率15.47%的兩倍多,具有提升附加價值、創造就業、創新效率等效益,有助於提升服務業競爭力,而臺北市的產業結構也正朝向研發、創新、高附加價值、高知識密集型發展。
2022年第3季,全國知識密集型服務產業家數共計18萬637家,臺北市為5萬5,598家,占全國比重30.78%;而全國月平均銷售額為3,435億元,臺北市為2,334億元,占全國比重67.94%,與去年同期相較,家數與銷售額皆呈正成長,占比則略微下滑,家數比重仍維持超過3成,銷售額占比維持6成,表現穩健,顯見臺北市知識密集型產業的成長動能持穩發展,展現有效抵禦疫情衝擊的韌性。另一方面,因應知識密集型產業轉型升級,企業研發的占比亦逐年成長,有助於拉抬相關產業之產出、就業機會、投資效益等,提升整體服務業產值。
新創家數成長動能持續疲弱,「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為主要創業業別
截至2022年9月,臺北市新創公司行號(設立登記未滿5年之事業)共64,870家,年減1,015家。從業別分布情形,以「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占比最高(20.87%),其次為「批發及零售業」(18.07%)及「金融及保險業」(13.09%),前三大類業別合計比重超過5成。儘管本土疫情持續緩降,內需動能尚待復甦,致經濟成長放緩,使得創業備受考驗,成長動能有所停滯。
新創公司行號負責人之本國人與外國人家數呈現衰退
截至2022年9月底,臺北市新創公司行號(設立登記未滿5年之事業)負責人之國籍別為本國人61,292家,外國人3,558家,占比分別為94.51%、5.49%。與去年同期相較,本國人與外國人皆呈現減少,外國人占比下滑0.52各百分點,儘管6月中旬已逐步開放邊境,但顯然本土疫情升溫影響持續,外籍人士創業意願降低。為促進具創意想法的外籍創業家來台發展,經濟部於10月公告修正「外國人來台申請創業家簽證資格審查處理要點」,外國人來台申請創業家簽證,首次申請居留期間由原本的最長1年期限,延長為2年,鬆綁創業門檻,期望能拉抬創業動能。
食物類漲幅居高,推升物價續走揚
2022年第3季全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平均較去年同期上漲2.92%,臺北市CPI亦上漲2.39%,七大類別中皆全面上漲,包括食物類(4.58%)、居住類(2.07%)、雜項類(1.94%)、交通及通訊類(1.33%)、衣著類(1.08%)、教養娛樂類(0.93%)、醫藥保健類(0.72%)。其中,食物類漲幅最高,主因為蛋類及肉類受飼養成本提高,外食費、房租、美容及衛生用品、肉類及水產品價格調漲所致。整體而言,因國際原物料價格仍居高檔,受到台幣匯率因素影響,以新台幣計價的進口物價漲幅接近2成,無論是全國或臺北市已連續多季超過2%通膨警戒線,國內的輸入性通膨壓力仍在。
每戶可支配所得續居全國之冠
根據臺北市政府主計處於2022年10月公布的「110年臺北市家庭收支訪問調查報告」顯示,臺北市家庭平均每戶所得總額(經常性收入)為186.15萬元,較去年增加1.62%;家庭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為143.06萬元,續居全國各縣市之冠,且為臺灣地區平均之1.31倍,較去年增加0.54%,成長幅度已逐漸回升。
進一步依照戶數五等分位組觀察,最高所得組家庭可支配所得為最低所得組家庭之5.03倍,較去年增加0.36倍,自2018年以來漲幅漸增,顯示貧富所得差距擴大出現警訊。
從消費層面來看,每戶家庭消費支出為106.61萬元,較去年減少3.90%,因受到疫情影響,連續2年緊縮,而每戶家庭儲蓄為36.45萬元,則增加16.27%。若就消費支出型態觀察,仍以「住宅服務、水電瓦斯及其他燃料」占比最高(29.51%),其次為「醫療保健」(15.14%)、「食品及非酒精飲料」(14.14%),而「休閒與文化」受到疫情及各國邊境管制影響,占比降至4.07%,連續2年下降,且降幅為所有項目最大者。
疫情升溫、通膨升息,房市資金市場緊縮,另因低基期環境,不動產市場交易呈正成長
建築物建造執照之統計為反映國內建築物新建、增建、改建及修建趨勢的指標,其變動情況得以反映營建業未來景氣發展趨勢。根據內政部營建署統計,2022年第3季全國核發建築物建造執照件數共5,616件,總樓地板面積為11,820千平方公尺,核發建築物使用執照件數共5,402件,總樓地板面積為7,400千平方公尺。
臺北市核發建造執照件數共76件、總樓地板面積為938千平方公尺,核發使用執照件數共45件、總樓地板面積為301千平方公尺,與去年同期相較,建照數量與面積、使照數量皆呈現雙位數成長,惟使照面積呈現下降。觀察建照核發統計,以商業類占比最高(45.26%),其次為住宅類(35.32%)、辦公服務類(16.37%),由於臺北市精華商圈有許多老舊商辦在危老和都更議題下,帶動重建、翻新熱潮,加上政府打房政策,促使商辦置產興起,而原本的內湖區、信義區、大安區等商辦供給有限,大型台商企業集團回流,商辦需求倍增,吸引建商投入辦公大樓的興建。而使照方面,以住宅類占比最高(82.80%),由於住宅型態改變,逐漸上漲的房價,開發商為控制房屋銷售總價,縮小室內的空間尺度,小宅化成為趨勢主流。
2022年第3季臺北市不動產交易件數共6,331件,其中土地買賣登記筆數為9,221件,建物買賣登記棟數為6,467件,與去年同期相較,分別成長2.73%、1.07%、1.51%。
觀察買賣登記棟數,大致反映5月下旬到8月的房市概況,受到本土疫情急速升溫、中國大陸軍演、央行第2次升息等因素影響,然而去年同期也是受到疫情衝擊比較基期偏低,因此呈現微幅增加。然而,全球通膨壓力、升息、地緣政治風險等大環境仍持續影響,對於臺灣首都的臺北市對經濟走勢較為敏感,房市買氣受經濟、利率牽動的程度相對其他城市較大,交易量較上季呈現量縮趨勢。
進一步以行政區來看,前二大交易熱區依舊為中山區、內湖區。其中,中山區因商業及就業市場成熟穩定,交通生活機能成熟完善,物件種類多元,可滿足不同類型族群的購屋需求,另一方面,因相對開發較早,老屋較多,相對市中心其他行政區房價相對親民,加上看中老屋後續都更潛力,交易熱絡,年增11.58%。而內湖區儘管較去年同期衰退10.87%,憑藉內湖科技園區優勢,金融、媒體、科技產業群聚,帶動大量就業人口,購屋需求穩定支撐。值得注意的是,產業園區的加持效應下,南港區、北投區及士林區交易量亦穩健成長。
邊境管制措施逐步開放,觀光住用率顯著回升,市場結構以本地旅客為主
依交通部觀光局資料,2022年第3季來台旅客為187,608人次,較去年同期成長6.30倍。臺北市觀光旅館(含國際、一般)計38家,客房住用數共計402,076間,住用率為43.58%,分別較去年同期增加235,201間、上升27.26個百分點。觀察臺北市觀光旅館之住客來源,持續受疫情影響,旅客之市場結構仍以本地旅客占比最高(88.94%),其次為北美旅客(4.14%)及亞洲旅客(2.76%)。因去年同期正值三級警戒期間,低基期的環境,加上逐步解封的邊境措施,使得住用率明顯回溫。
由於疫情的衝擊加速許多飯店提早進行改建、整修等調整計畫,繼六福客棧、台北國賓已開始進行改建案,台北神旺大飯店也於9月中歇業改建,趁此機會將資產活化,轉向飯店與住宅複合式或商辦商場等方向開發,開展飯店重建後的新貌。
自2022年6月已朝逐步開放邊境、縮短檢疫天數等方向,於9月12日起恢復自歐、美、加、紐、澳入境臺灣免簽證,交通部觀光局及臺北市政府在第3季加強市場行銷推廣力度,對跨境旅遊提前做好相關整備計畫。鑑於全球多數國家已開放邊境,歐美日等國家的旅遊復甦力道明顯走強,國內防疫走向與病毒共存,於10月13日正式解封,旅客入境採「0+7」新制,入境者可免除居家隔離外,禁團令限制也取消,且恢復入境免簽證等措施,防疫旅館全面退場,即將迎接久違的國際觀光客來台,觀光旅宿業曙光將至,意謂正式進入後疫情時代,臺北市政府為促進觀光產業復甦,持續協助旅宿業軟硬體升級,提升國際服務量能,協助產業迎接疫後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