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產經情勢所有文章
盤點產經情勢所有文章
工商登記家數減少0.96%,業者啟動增資計畫,資本額年增3.46%
在公司行號登記家數方面,截至2022年12月,全國公司行號登記現有家數為169萬9,169家,其中設立於臺北市之公司登記現有家數為17萬4,691家,商業登記現有家數為6萬435家,總計公司行號現有家數23萬5,126家,較去年同期減少2,275家,年減0.96%。在現有家數中,以「批發及零售業」最多(占比23.96%),其次為「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占比14.19%)、「製造業」(占比12.18%)。
臺北市工廠登記現有家數共972家,登記工廠廠地面積為50.4平方公頃,皆較去年同期減少,前三大產業分別為「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金屬製品製造業」及「食品製造業」,合計占比約37.86%,行政區分布集中於內湖區、南港區,合計占比約67.28%。
觀察2022全年臺北市工商家數異動情形,公司新設家數為10,504家,撤銷家數為11,627家,而商業新設家數為4,663家,歇業家數為4,368家;工廠登記新設家數為22家,歇業家數為43家,僅商業家數新設家數略高於歇業家數,公司及工廠家數則呈現相反趨勢。
在登記資本額方面,臺北市整體工商機構體質健全,截至2022年12月,臺北市公司登記資本總額達14兆1,403億元,位居全國之冠,年增3.46%,儘管公司登記家數衰退,但資本額呈穩定成長。觀察產業結構分布情形,三級產業(服務業)為10兆5,603億元(占74.68%)、二級產業(工業)為3兆3,232億元(占23.50%)、一級產業(農林漁牧業)為2,569億元(占1.82%)。以產業別區分,資本額最高的前三大產業,分別為「金融及保險業」(54.58%),其次為「製造業」(14.16%)、「不動產業」(5.35%),合計約占74.09%。
整體而言,2022年面臨疫情反覆、俄烏戰爭持續及通膨升息議題,加上中國大陸防疫封控措施影響,全球供應鏈庫存壓力增加,終端需求減弱,全球經濟陷入衰退,連帶衝擊國內經貿活動,企業投資布局趨緩,工商成長動能轉弱。從營運資金來看,由於受到疫情影響,防疫雙險理賠金額達 2,116.45 億元,各產險公司紛紛啟動現金增資,改善財務結構,以充實營運資金,致資本額呈現成長態勢。
從產業結構來看,臺北市以三級產業為主、二級產業次之,一級產業占比最小。截至2022年12月的登記家數,三級產業為179,171家(占全市比重76.20%),二級產業為53,030家(占全市比重22.55%),一級產業為2,925家(占全市比重1.24%)。
公司行號銷售額突破新高17兆元
2022全年,全國公司行號實際營業家數共計159萬6,278家,銷售額為55兆5,524億元,臺北市實際營業家數共計24萬4,354家,銷售額為17兆76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0.22%,首度突破17兆元,締造新高記錄,占全國比重約30.74%。
在實際銷售額中,三級產業為13兆8,480億元(占全國比重45.74%)、二級產業為3兆2,097億元(占全國比重12.73%)、一級產業186億元(占全國比重26.18%)。整體而言,臺北市一二三級產業的營收較去年同期全面增長,三級產業的營收占全國比重超過4成,銷售額亦穩健成長,顯示臺北市的服務業為整體產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更為全國服務業的發展中心。
前三大主力產業別為批發及零售業(41.93%)、金融及保險業(14.41%)、製造業(12.64%),合計占比約68.98%。
觀察臺北市各業別銷售額大多呈現正成長,其中批發及零售業銷售額年增7.36%,受惠上半年外銷動能強勁挹注,以及國際原物料價格居高檔,推升建材、機械器具批發業分別成長6.51%、5.33%,整體批發業成長8.02%,另一方面,國內邊境管制放寬,消費人潮回流,民生用品、資通訊設備採購需求熱絡,使得百貨公司、量販店、超市買氣持續上揚,整體零售業成長5.37%。
金融及保險業銷售額年增16.38%,因銀行放款增加、利差擴大,推升淨利息收益成長,而資本市場熱絡帶動壽險業投資淨收益提高,然證券業因台股全年交易量年減35.63%,致券商經紀業務收入、自營及承銷收入減少,轉投資事業收入亦下滑,使得券商獲利大減。
製造業銷售額年增6.22%,受惠新興科技應用及數位轉型需求續強,以及雲端資料服務需求暢旺,廠商擴增國內產能,帶動資訊電子產業生產成長,積體電路因5G、高效能運算等晶片需求成長,惟消費性電子產品景氣走跌,廠商進行庫存調整,汽車製造業受全球晶片短缺影響產能,致汽車及其零件製造業銷售額減少5.89%,增減互抵後,整體銷售額仍呈現上揚走勢。
運輸及倉儲業銷售額年增36.29%,受惠2022上半年全球貨櫃航運市場景氣暢旺,供需缺口推升運價及油價,帶動水上運輸業營收大增,然下半年市場消費減緩,航運需求萎縮,運價持續下滑。另一方面,國內疫情管制放寬,民眾外出頻率增加,鐵路、大眾捷運、國道客運及航空客運的載客量回升,挹注營收成長空間,物流運輸在電商買氣熱絡下,營收表現亦持續走揚。而住宿及餐飲業銷售額年增19.12%,儘管上半年營運狀況仍深受疫情波動影響,但下半年受惠疫情解封商機,國際商旅回流加上疫情常態化,帶動外食餐飲與國旅市場暢旺。
用電量減少1.40%
2022全年臺北市總用電量157.62億度,其中電力用電量為83.05億度(占52.69%),電燈用電量為74.57億度(占47.31%),與去年同期相較,總用電量下滑1.40%。觀察用電類型,電力及電燈用電量分別較去年同期增加0.94%、下滑3.88%。臺北市用電結構以服務業為主,約占61%,住宅用電約占34%,工業用電約占4%,由於用電量與產業景氣榮枯息息相關,自4月中旬本土疫情升溫,部分服務業強制暫停營業、減少冷氣使用時數,第2季用電量呈現大幅下 滑,疫情趨緩後商業活動恢復,推升服務業用電逐步成長,然第4季全球景氣走緩,影響產業生產動能及出口表現,用電需求衰退,抵銷部分減幅;另一方面,夏季高溫炎熱持續創紀錄,家庭冷氣空調用電大增,然而在北市府持續推動服務業汰換節能設備補助,鼓勵民眾響應節電獎勵活動,朝向住商共同節電,落實節電、汰換老舊高耗電設備及提升用電效率等措施,致整體用電量減少。
大型投資案挹注僑外投資金額增加41.79%
根據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統計,2022全年全國核准僑外投資件數為2,566件,投(增)資金額約133.03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較,件數增加142件,金額成長77.94%。
核准於臺北市之僑外投資件數為1,592件,投資金額約72.2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大增41.79%,投資金額占全國比重54.27%,主要受惠於大型投資案件帶動,包括日商東京海上日動火災保險增資新安東京海上產險、英商TAIWAN CUBE SOLAR INVESTMENT增資台灣和暄綠能、盧森堡商LUXEMBOURGINVESTMENT COMPANY 493 S. A R. L.投資設立貝能數據資產公司、日商 JAPAN RENEWABLE ENERGY CORPORATION增資新能國際等。前三大為批發零售業、資訊服務業、製造業,而與電力供應相關的投資案如中威風力發電、盛晟有限公司、清風風力發電、旭羿能源、星暘能源、台灣和暄綠能等,則與近期中央大力推動綠能與離岸風電政策,使得外資持續投(增)資所致。
2022全年全國外商公司新設家數共328家,設立於臺北市外商公司新設家數為222家,與去年同期相較,減少8.64%。進一步觀察外國公司登記現有家數,全國家數為5,661家,設立於臺北市為3,734家,占全國比重65.96%,仍位居全國之冠。其中,新設立於臺北市的外商公司包括香港商德翔海運、新加坡商信新全球、新加坡商昂高化學、塞席爾商得鴻公司、美商奇異航空、香港商殼子特玩、日商索思未來科技等,設立產業別以批發業、投資顧問業、資訊軟體服務業為主。
2022年面臨諸多挑戰包括俄烏戰爭、通膨升息壓力、地緣政治風險、中國大陸經濟走向、美中紛爭,加上全球氣候變遷等不確定因素,全球經濟成長持續低迷,金融市場仍震盪不安,投資市場呈緊縮格局,致投資人採取謹慎保守態度,外商因母公司策略調整而減少設立據點。另一方面,從投資金額來看,綠能風電等大型投資案挹注,已逐漸回復至疫情前水準,加上政府持續推動再生能源政策,吸引外資持續投(增)資。
土增稅與契稅雙減,整體稅收呈現衰退
2022全年臺北市地方稅收實徵淨額共計768.20億元,年增0.17%,各項稅收互有增減。其中,地價稅年增4.60%,因適逢地方縣市政府調整公告地價年度,臺北市地價平均調漲2.63%所致;房屋稅年增4.05%,主因為臺北市採分階段緩漲來調高房屋稅基,加上商業發展快速成長所致;印花稅年增7.79%,因央行升息,銀行業撥付利息增加,而疫情期間,非健保給付費用(例如PCR)增加,使醫療業印花稅成長。另一方面,與不動產相關的土增稅與契稅呈現雙減,分別減少10.45%、11.71%,主因在於央行連續四度升息,買方、投資人在資金成本加重,觀望氣氛濃厚,以致房市交易冷淡。
知識密集型服務產業具抗疫韌性,家數與銷售額穩步成長
根據2016年工商普查分析,臺灣產業結構已朝向服務化與知識化邁進,整體知識密集型服務產業的生產總額為3.7兆元,較2011年成長32.07%,是非知識密集型服務業成長率15.47%的兩倍多,具有提升附加價值、創造就業、創新效率等效益,有助於提升服務業競爭力,為穩固經濟成長的重要引擎。
2022全年全國知識密集型服務產業家數共計18萬2,623家,臺北市為5萬5,943家,占全國比重30.63%;而全國月平均銷售額為5,606億元,臺北市為3,946億元,占全國比重70.39%,與去年同期相較,家數與銷售額皆呈正成長,家數占全國比重略微下滑,銷售額占比則提升至超過7成,表現亮眼,顯見臺北市知識密集型產業的成長動能穩健發展。
「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為主要創業業別
截至2022年12月,臺北市新創公司行號(設立登記未滿5年之事業)共64,613家,年減956家。從業別分布情形,以「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占比最高(20.89%),其次為「批發及零售業」(18.72%)及「金融及保險業」(13.13%),前三大類業別合計比重超過5成。其中,以製造業、營造業家數減少較多,因全球景氣下半年開始轉弱,通膨壓力抑制民眾消費力道,製造業承受去化庫存壓力,持續攀升的原物料成本高漲、工資及機具設備租金上漲等問題,面臨景氣波動,對於資本額較小的新創,需承受較大的風險,使得經營相對困難。
新創公司行號負責人之本國人與外國人家數呈現衰退
截至2022年12月底,臺北市新創公司行號(設立登記未滿5年之事業)負責人之國籍別為本國人61,161家,外國人3,446家,占比分別為94.67%、5.33%。與去年同期相較,本國人與外國人皆呈現減少,外國人占比下滑0.52個百分點。由於自疫情蔓延後,直到2022年10月上旬臺灣邊境管制逐漸放寬,才開放非免簽證國家得以「一般性社會訪問」及「觀光」事由申請來台簽證,疫情期間影響外籍人士來台拓展業務意願,致外籍創業家人數續減且比重偏低。
臺北市新創公司行號負責人年齡分布以35~44歲中壯年族群為主
2022全年臺北市新創公司行號(設立登記未滿5年之事業)之現存家數負責人的年齡分布情形,以35~44歲占比最高(32.86%),與往年趨勢一致,惟45~54歲則由23.85%下滑至23.55%,有超過5成的創業者年齡落在35~54歲之間的中壯年族群,處於職業發展的中期階段,投入創業者的多為在職場工作累積一定專業知識與技能,工作經歷較為純熟,爾後再投入創業,因此創業成功率相對較高。另一方面,25~34歲占比則由21.40%上升至21.74%,創業者的年齡層有年輕化的趨向,顯示青年擁有創業夢想者有相當比例。
物價平均上漲2.69%,以食物類上漲4.92%最大
2022全年全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平均較去年同期上漲2.95%,臺北市CPI亦上漲2.69%,漲幅連2年擴大,全年突破2%的通膨警戒線,顯示民生物價上漲壓力加劇。其中,七大類別中多為上漲,包括食物類(4.92%)、教養娛樂類(3.19%)、交通及通訊類(2.35%)、居住類(1.74%)、雜項類(1.73%)、醫藥保健類(0.62%),食物類因蛋類及肉類受飼養成本提高影響,教養娛樂類因防疫措施持續放寬,旅遊需求持續提升,交通及通訊類因國際油價上漲,而房租、住宅維修費、藥品及保健食品價格上漲亦是原因之一。惟衣著類下滑0.15%,因部分鞋類及服飾折扣促銷幅度較去年減少所致。
五、勞動動態
勞動市場穩定,失業率降至3.7%
2022全年臺北市勞動力人數為121萬2千人,勞參率56.0%,較去年同期減少1.7個百分點;就業人數為116萬8千人,較去年同期減少6萬8千人,持續受疫情影響勞動市場波動,就業人數下滑,而失業人數為4萬4千人,較去年同期減少8千人,失業率3.7%,減少0.3個百分點。整體就業市場緊俏,退出勞動市場者增加,惟臺北市產業結構穩固,失業人數與失業率雙降,整體失業情勢逐年遞減,隨著2022年下半年疫情趨緩,生活邁入常軌,就業機會回升,有望回復至疫情前水準。
房市景氣低迷、投資保守,交易量下滑6.18%
建築物建造執照之統計為反映國內建築物新建、增建、改建及修建趨勢的指標,其變動情況得以反映營建業未來景氣發展趨勢。根據內政部營建署統計,2022全年全國核發建築物建造執照件數共23,257件,總樓地板面積為45,827千平方公尺,核發建築物使用執照件數共17,107件,總樓地板面積為25,187千平方公尺。
臺北市核發建造執照件數共324件、總樓地板面積為4,734千平方公尺,核發使用執照件數共153件、總樓地板面積為1,677千平方公尺,與去年同期相較,面積分別成長72.60%、9.34%。受惠台商回流,大型外資企業落地投資,帶動辦公室總部升級、廠房擴廠需求殷切,而以往受疫情影響而遞延的辦公室搬遷決策,在疫情逐漸放寬後,也開始重新尋覓辦公室新址,建商鎖定需求投入商辦大樓開發,商辦市場熱絡,致辦公、服務類面積擴增,另一方面,「平均地權修例修正案」於12月經立院通過初審,禁止預售轉約、管制私法人購屋,使得建商將部分資金轉進商用不動產,推案策略也大幅轉向廠辦和辦公產品。
2022全年臺北市不動產交易件數共27,580件,其中土地買賣登記筆數為40,742件,建物買賣登記棟數為28,611件,與去年同期相較,分別減少6.18%、7.39%、7.41%。
觀察買賣登記棟數,房市受到多重因素干擾,全球景氣低迷、平均地權條例修法過關,以及通膨升息壓力,消費信心疲軟,整體環境對房市支撐力道減退,民眾購屋態度保守,房市買氣走冷,買賣交易明顯降溫,呈現負成長態勢,而土地市場也呈現相同局面,民眾購屋需求下降,加上利率及原物料上漲、信用管制影響年度土地交易動能,下滑7.39%。
以行政區來看,交易熱區依舊由中山區奪冠,因位於臺北市蛋黃區,具有商業活動繁盛、大量人口支撐、交通網絡便利等優勢,整體生活機能完善,物件種類多元,可滿足不同購屋者的需求,穩定吸引大批自住、置產客入住,成長0.61%。而內湖區交易量居次,因內湖科技園區的集聚力,吸引大量商業活動與就業人口進駐,成為購屋族的熱門地段,然因房市風向轉冷,賣方降價出售意願低,買方不願追價,買賣雙方陷入膠著,致成交買氣銳減15.96%。而北投區、萬華區成為少數成長率達2位數的行政區,北投區因北士科重劃區題材帶動下,將成為AI、生技與數位醫療等新興產業的科技產業廊帶,預期帶來龐大的就業機會,加上房價相對親民,周邊房市成為潛力熱區,讓北投房市買氣崛起,交易量年增22.00%。萬華區因老宅都更危老案、土地取得成本價位較低等優勢,新案開發潛力強,加上捷運萬大線第1期工程預計2025年通車,沿線房市備受期待,軌道建設拉抬房價行情,增添房市發展空間,交易量年增10.40%。
不動產交易市場回穩,都市地價指數上漲0.28%
以2018年3月31日為基期(100),第59期(2022年4月1日至2022年9月30日)全國都市地價總指數為107.68,與上期比較,上漲1.71%,連續9期呈現上揚。因國內經濟持續成長,產業投資擴廠及整體開發區帶動下,土地需求穩健,全國地價總指數及各使用分區指數均呈現上漲之情形,各直轄市地價指數上漲幅度超過1.00%,其餘各縣(巿)亦微幅上漲,其中上漲幅度較大者依序為新北市上漲3.05%、高雄市上漲1.92%、臺北市上漲1.80%。
臺北市地價總指數為107.66,與上期比較,上漲1.80%。進一步分析各使用分區地價指數,住宅區地價上漲1.91%,捷運後山埤站、大安森林公園及國父紀念館周邊等區域,因交通便利,居住環境良好,生活機能成熟;商業區地價上漲1.56%,南港經貿園區、信義商圈及其周邊地區,公共設施完善,辦公室聚集,商業活動穩定;工業區地價上漲1.89%,因南港軟體工業園區、內湖科技園區、北投士林科技園區等區域,交通路網便捷,產業使用需求穩健,發展環境佳。
從行政區來看,南港區上漲2.15%,為增幅最高的行政區,受惠於東區門戶計畫公共建設推動,居住品質提升,南港經貿園區周邊及,南港軟體工業園區一帶,交通路網便利,公共設施支援性佳,產業進駐穩定,商業活動穩定。其次為內湖區,因內湖路1段、捷運內湖站一帶,大眾運輸便利、公共設施完善,生活機能佳,店面密集,商業活動穩定,而內科產業聚集性佳且使用需求穩健,地價上漲2.12%。大安區,因大安森林公園一帶環境清幽,居住生活品質佳,東圈商圈、永康商圈及師大商圈,人潮回穩,地價上漲2.00%。其餘行政區皆有超過1%的上漲幅度,地價穩定成長。
邊境管制放寬,住用率大幅回升至43.02%
依交通部觀光局資料,2022全年來台旅客為895,962人次,較去年同期成長5.38倍。臺北市觀光旅館(含國際、一般)計36家,客房住用數共計1,505,103間,住用率為43.02%,分別較去年同期增加506,736間、上升18.39個百分點。
觀察臺北市觀光旅館之住客來源,持續受疫情影響,旅客之市場結構仍以本地旅客占比最高(79.81%),其次為北美旅客(6.94%)及亞洲旅客(5.96%)。因去年受到三級警戒影響,基期偏低的環境,加上10月中旬邊境措施放寬,國際航點、航線增加,航空運能回升,入境旅客續增,住用率明顯止跌回升,外籍住客人數亦同步成長。
由於先前受疫情的影響,臺北市許多飯店提早進行改建、整修等調整計畫,包括西華飯店、六福客棧、台北國賓、台北神旺大飯店、華國大飯店等,致觀光旅館家數較去年減少,但亦有飯店業看好疫情解封後的旅遊商機,在2022年有多家飯店開幕,如寒居酒店、台北時代寓所等,更有日本知名住宿品牌於臺北市設立據點,包括格拉斯麗台北飯店、JR東日本大飯店台北等,為臺灣旅客帶來充滿日本風情的住宿體驗。另一方面,疫情趨緩後,國旅蓬勃發展,各國入出境旅客人數逐步成長,北市辦理多項大型觀光活動,並透過台北通熊好住宿券抽獎活動,與旅宿業者合作促銷,並參與國際旅遊展會,歡迎全世界的遊客來臺北市親身體驗,帶動整體觀光旅館業住房率持續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