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傳統市集 X 創意思維綻放新活力 - 臺北產經資訊網

主意境區

:::

傳統市集 X 創意思維綻放新活力

傳統市場透過「市場輔導2.0」的模式,針對場域的轉型與改變,從市場品牌與節慶活動連結、串接電商或網購模式的E化服務、社群平台經營等,進階到市場攤位的整體設計改造與包裝,以及輔導攤商創新行銷概念與工具運用,促進攤位朝向品牌化、電商化發展,呈現多元差異化的特色形象,讓傳統市場能在時代變遷中,藉由創新轉型提升自身競爭力。

前言:傳統市場就是我們的日常

臺北市長柯文哲曾說過,如果只有30分鐘要認識一座城市,就去看它的市場,因為市場是城市生活的縮影,就是我們的「日常」,傳統市場是一個乘載著城市記憶的場域,它反映著一個在地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甚至文化傳統。但,在臺北市這樣一個趨勢發展快速的國際城市中,傳統市場是否仍能跟得上臺北的發展,這是許多人對於傳統市場的疑問。

是否同樣骯髒潮濕?是否仍然機車橫行?是否營業形態無法符合社會消費習慣?傳統市場中過去最令人詬病的問題,就是讓年輕消費者望而卻步的喊價販售模式,都是拒絕新客源於門外的阻礙之一。在舊有客源逐漸凋零之後,傳統市場的創新轉型竟成為這個場域留存的最關鍵要素。

而士東市場的轉型、東三水街市場的改造、環南市場的改建,都讓傳統市場的創新轉型開始有了契機,臺北的傳統市場產業,或許將有可能與時俱進?

壹、創新轉型不是把傳統市場變成超市

改建案延宕18年的環南市場改建終於動工,未來將與捷運萬大線共構的南門市場,也即將搬進中繼市場,已完工的大龍市場更將乘載著攤商的夢想預定於2019年12月正式開幕,臺北市的傳統市場逐漸開始有了許多新的樣貌,但民眾心中期待的不單只是硬體面的改善,因為現有許多超市及量販店已經能滿足一般民眾生鮮採買的需求,消費者期待的傳統市場轉型,是能保留著傳統人情味的互動,但卻翻轉骯髒潮濕、保鮮不足等刻板印象的場域。

由經濟部中部辦公室所主辦的「改進傳統市場經營管理-市集品牌塑造暨競爭力提升計畫」其中的「優良市集暨樂活名攤評核計畫」被稱之為菜市場界的金馬獎,是目前針對傳統市場現況進行評比的全國性認證機制,計畫中邀請了各界學者委員、市場專家等人士進入市場現場勘查評比,透過「環境與衛生」、「自理組織經營」、「特色經營」、「顧客服務」、「政府參與」等五大面向進行評審,甚至有一套星級制的參考標準,明確的指出要獲得星等的成績,就必須達到那些特定的作為,這也讓市場的提升及轉型,有了基本可依據的脈絡,2018年度正是優良市集暨樂活名攤評核計畫集大成的一年,整個計畫核定超過4,204顆星等,而這些成績客觀的代表著在近幾年的持續推動下,傳統市場似乎有了一些基本面的改善。

但透過評鑑機制模式,無法產生差異化的評鑑標準似乎也逐漸產生隱憂,將傳統市場變成一致化的販售賣場,每個市場都有乾淨的地板、整潔的環境、清楚的標價等共同特性,但傳統市場中令人最難以忘懷的人情味,卻漸漸不再是最吸引消費者的元素。

貳、不只人情味,傳統市場正在努力離你更近

或許是傳統市場的人情味價值珍貴,許多人仍懷念著那「迺市場」的童年回憶。近幾年來,傳統市場突然成為一個熱門的代名詞,許多活動與場域,都以傳統市場為主題,例如在臺北東三水街市場舉辦的「市場小學堂計畫」,或是在臺中百貨公司開設的「第六市場」,抑或是公視創新紀實節目《我在市場待了一整天》也在今年開播,並且受到許多民眾及消費者的歡迎,且因為民眾的重視,這也讓地方政府開始重視傳統市場,並陸續開始投入傳統市場的轉型與服務提升。

尤其是在現代消費的行動趨勢之下,許多傳統市場開始提供E化的服務與行銷,其中臺北市的士東市場、南門市場,以及新北市的泰山市場都已陸續完成包括官方網站的建置、粉絲專頁的經營,甚至投入包括Line@的社群推播行銷,都是傳統市場與時俱進的發展。其中臺北市極具代表性的南門市場在每年春節及端午節前,都會辦理「南門年菜採購月」以及「南門百粽宴」,其中南門百粽宴的發想來自清代乾隆時期的豪華「粽席」,以南門市場內各家名攤的粽子一同呈現,超過100種粽子一字排開,首年一推出時,立即獲得民眾的高度關注,各家媒體也爭相報導,更讓許多大飯店的粽子促銷活動也跟著南門市場發展,進而建立起消費者心中的端午節市場品牌。這更是許多傳統市場前所未見的規劃與執行行銷做法,透過大節慶活動的常態活動結合,使消費者產生活動品牌與節慶的連結,更容易建立差異性行銷的成效。

南門市場在端午節以百粽宴活動打造消費者對於市場的品牌印象

此外,現在許多傳統市場都會開始經營社群平台如FB粉絲專頁等,但因無專職人力,加上缺少經驗,經營成效大部分都不佳,除了更新頻率低,更無法作為與消費者溝通的第一線窗口,如此,便失去了社群平台的優勢。但以歐風市集聞名的臺北市士東市場,在美好關係團隊進入改變市場氛圍後,便開始自主投入社群平台的經營,透過常態性的內容經營,已漸漸累積起一群屬於士東市場的粉絲,經營FB粉絲專頁的小編甚至暱稱這群粉絲為「東粉」,這更讓消費者對於傳統市場的印象,有了很不一樣的感受,偶爾搭配市場攤商的商品共同推出線上分享活動,亦凝聚粉絲對於市場品牌的向心力。

其實社群平台的實際經營成本上並不高,但對於投入人力、社群經營能力的需求,卻有著一定的門檻,加上品牌經營的時間需求較長,無法立即看到成效,或許這就是傳統市場的FB紛絲專頁往往只能淪為單純公告的布告欄,而無法發揮實際價值的原因。

士東市場自主經營粉絲專頁與粉絲互動情形

位於汐止的金龍市場,一直是汐止地區的重要生鮮採買據點,考量到現代消費者的習慣與市場傳統營業時間的落差,金龍市場透過與市府合作,成立了「汐止金龍市場線上購物平台」,透過自治會協助攤商整合物流、金流等配送問題,加上可透過信用卡付款的機制,讓金龍市場的經營時間成為全國第1個24小時不休息的傳統市場,可透過線上採購包括生鮮蔬果、海鮮、禽、獸肉及名攤熟食等,拉近傳統市場與消費者的距離。但整體的購物平台介面仍過於陽春,無法直覺性操作,加上圖片、介面不夠吸引人,讓使用者的體驗感受較不佳,加上宣傳力道不夠,加上配送的地點距離限制,因而阻礙消費者的使用機會與可能性。

整體而言,傳統市場開發經營電商或網購模式,必須整合金流、物流、線上客服、運送損耗、退換貨等問題,加上個別攤商的產品需求,以及後續的品牌行銷推廣,是一件門檻極高的E化服務,但面對現在消費習慣的變遷,若能把握機會,整合相關問題並尋求解決方式,或許是傳統市場轉型的重要契機。

金龍市場透過購物平台打造第1個24小時經營的傳統市場

現在許多傳統市場已陸續透過E化或品牌化的發展,推出客製的差異化行銷,但實際投入狀況仍屬少數,加上都是由市府主導與提供資源的狀況下,大部分傳統市場都處於被動配合,甚至配合狀況仍不盡理想,一旦政府支持資源結束後,這些特色行銷與活動也宣告終止。因此,在整體產業發展上,應持續投入經營轉型的觀念培養,實際累積市場自主發展品牌化的能力,才有機會達到傳統市場轉型永續經營的可能性。

但回歸到消費者對於傳統市場的期待,除了創新行銷或E化服務,或許更多的是對於這個場域的轉型與改變,期望能透過消費環境的提升,實際走入傳統市場,感受這個場域在城市中的記憶與價值,因此市場的設計導入與改造,更傳遞了傳統市場與時俱進的發展訊息。

叁、屬於市場輔導2.0的攤位改造

2017年純粹創意整合行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純粹創意團隊)在新北市政府的委託下,開始投入了傳統市場的轉型改造,其實過去在經濟部中部辦公室的計畫,純粹創意團隊就已是輔導團隊,只是因專案資源有限的原因,攤位輔導提升的程度也同樣受到限制。

但在新北市政府的計畫,純粹創意團隊透過「現勘評估」、「觀念建立」、「需求溝通」等3個步驟,引導攤商共同投入攤位改造內容的發想,並一同討論可能的設計改造內容,而非單純地將「專家」認為好的東西,強硬的要求攤商改變。相較於過去的傳統市場輔導是由單方面的專家指導,攤商被動式的接受改變,現今透過攤商參與意見與溝通的模式,更讓傳統市場人情味與個別攤商的獨特性得以完整展現,而這樣的輔導模式,純粹創意團隊稱之為「市場輔導2.0」。

在2018年經濟部中部辦公室的「優良市集暨樂活名攤評核計畫」中獲得5星級認證的瑞芳美食廣場「楓葉屋」,是計畫中第1個獲得5星認證,也是新北市投入攤位改造的第1批攤商,並且因為攤商老闆來自加拿大,因此在溝通過程中,有傳達希望攤位的形象能融入加拿大的元素,並希望能以木質吧檯取代冰冷的白鐵台架,傳達出手作比薩的手感溫度,除此之外,在團隊的評估下,認為楓葉屋發展品牌化是極為重要的事情,因此透過全面性的形象規劃,完整打造「楓葉屋」的品牌,也為未來攤商走向電商化的發展建立基礎。

透過攤位改造,打造瑞芳美食廣場楓葉屋的市場品牌形象

位於汐止金龍市場的「山姆蔬蔬」,是一間販售蔬果的攤商,過去舊有的攤位形象偏於老舊,攤台支架外露,盛裝新鮮蔬果的容器,就是最常見的破爛塑膠籃,缺乏商品標示的服務也讓攤商的客源一直無法提升。在團隊輔導的過程中,透過其他案例的觀摩,並以工作坊的方式引導攤商對自己的品牌發展進行規劃及想像,讓攤商老闆更能理解攤位改造的目的,以及自己攤位的形象方向;因此在與老闆討論過後,老闆希望能透過綠色的草皮與繽紛的花草主題呈現出蔬果商品的新鮮感,更期望能引起女性消費者的關注,另外針對商品陳列的盛具,在團隊建議下更換成木製盛具或更新欄架,重新打造整體的攤位形象,也在消費者心中建立強烈的印象。

由麗華蔬果行搖身一變成山姆蔬蔬,讓消費者印象深刻

透過「市場輔導2.0」的模式,讓攤商實際參與自我品牌發展的開始與過程,才有機會得以呈現出市場內的差異化特色形象,未來攤商也才更有可能發展成獨立品牌,走向E化或電商化的自有品牌發展。

透過市場輔導2.0進行攤位改造,成果更能貼近攤商需求

結論與建議:市場一直在那裡,未來的它們將超乎想像的美麗

近幾年傳統市場的產業發展,在近幾年上有了更明確的改進,包括臺北市與新北市等地方政府,積極投入進行傳統市場的硬體改建,例如未來將成為文青風格的南門市場,或是甫獲得國家卓越建設獎的林口市場,就令人相當期待未來傳統市場的嶄新樣貌。但也如同臺北市長柯文哲的說法,就算傳統市場硬體改善的再好、再漂亮,若是攤商的經營觀念無法跟進,一年之後,傳統市場將回到舊有的樣子,可能被超市取代,再次淪落為即將被淘汰的產業。

因此,在傳統市場的輔導轉型過程中,應持續的進行觀念溝通,透過「市場輔導2.0」的概念,讓攤商一同投入經營轉型的過程中,了解自我需求,認識消費市場現況,學習E化或創新行銷的工具,讓市場與攤商就是促進轉型的關鍵角色,才得以期待這個產業持續保留傳統人情味,又能創造吸引人的消費環境,就如同黃威融老師在《尋常台北》一書中所說的:「市場一直在那裡,未來的它們將超乎想像的美麗。」

參考資料

  1. 108年度改進傳統市場經營管理-市集品牌塑造暨競爭力提升計畫 (2019)。108年度優良市集暨樂活名攤評核計畫。經濟部中部辦公室。
  2. 黃威融、蔡宗益、張皓政 (2018)。《尋常台北:逛菜市仔看見生活中的美好》。 臺北: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
關閉社群分享按鈕 展開社群分享按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