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2019白晝之夜」首度移師大直、內湖地區舉辦,承襲「跨夜舉辦」、「免費參加」及「公民參與」等策展特色,透過多樣化的藝術作品及演出安排在12小時盡情展現,今年策展主題「雙面芭蕾」以城市做為舞台,透過民眾參與活動,重新探索具有兩面性的城市特色,此次活動精彩亮點包括互動參與型作品《巨蛋計畫Dome Project》、燈光雕塑作品《光彩合歡The Glamour of Albizia》、高達7米的巨型充氣白色兔子《打攪Intrude》等,國內外藝術家齊聚展現豐富多元的藝術作品,也為臺北市街頭藝術活動再添新風貌。
連續4年舉辦的白晝之夜,以「都市創新」與「公共空間設計」為兩大核心概念,為市民提供親近藝術及城市的場域。2019年首度移師大直、內湖地區舉辦,超過45場表演、22處裝置藝術,串連21場響應活動,各類型藝術活動在此交流競演,讓臺北市成為一座夜間限定的大型美術館。
「2019白晝之夜」於10月5日晚間6點在大直、內湖地區登場,直至隔天凌晨6點結束,連續12小時不間斷。採訪團隊依照主辦單位所建議的白晝之夜攻略路線,以美麗華百樂園戶外廣場為出發點,沿途繞經植福路、敬業二路三路、樂群一路二路三路,每個交叉路口都有交通管制禁止車輛進入,每隔三五步就有街頭藝術裝置,無論是以燈光設計作視覺變化、邀請民眾互動參與作品設計、擬真的VR體驗等,讓整個狹長型的街廓處處充滿驚喜,瞬間湧入的人潮彷彿如跨年晚會一樣,並肩與來自各地的民眾一起漫步在內湖街頭,一起觀賞策展活動,新奇又特殊的都市空間體驗絕對值得再回味。
自2002年創始於法國巴黎的「Nuit Blanche 白晝之夜」為夜間城市藝術祭,每年10月的第1個週六舉辦,全球有超過30個城市共同響應,包括波士頓、多倫多、京都、墨爾本、新加坡等,串連成全球白晝城市網絡。而臺北市在2016年第1次舉辦,為首度獲得國際認證之大型文化藝術活動,承襲「跨夜舉辦」、「免費參加」及「公民參與」等策展特色,透過多樣化的藝術作品及演出安排在12小時盡情展現。回顧過去4年的策展主題,2016年以「藝術夜遊」為題,沿著大稻埕北門周邊場域街區,走出啟發臺北發展的「記憶城區」,超過70組藝術作品在不同地點同時展出,開拓城市空間的無限可能。2017年移師公館區域,串聯臺灣大學、溫羅汀街區及客家文化主題公園三大場域,長達 2 公里的路線區分為「椰林電光寶藏」、「溫羅汀獨立寶藏」及「跨文化尋夢寶藏」三大主題,融合跨文化、跨領域、跨時代的多樣展演作品,建構出一條屬於城南的「時代精神軸線」:臺灣大學—羅斯福路—客家文化主題公園,此外連續2年喊出 「好呀!大家都不要睡。」的口號,更成為臺北白晝之夜活動的精神標語。2018年擴大策劃概念與活動場域,主題為「顛倒之城」,強調翻轉、顛覆、融合的概念,邀請民眾「一起出來混!」為行動號召,展演區域橫跨中山北路1段至3段沿線周邊,邀請各國的藝術家參與創作,從黑夜/白天、內外/上下、傳統/當代、繁華/窳陋、移動/固著等相應關係,重新定義與探索城市,越來越精彩的活動內容,透過跨國、跨域藝術活動的交流,將白晝之夜的特色穩固地紮根於臺北市,並逐漸融入在地化的特色,形成臺北市獨有的城市風景。
2019白晝之夜策展主題「雙面芭蕾」以城市作為舞台,透過民眾參與活動,重新探索具有兩面性的城市特色,如物質/精神、黑夜/白天、動忙/緩慢等美學概念,呈現大直、內湖地區的文化現實和未來想像,採訪團隊為大家實際走訪後整理此次活動精彩亮點。
從捷運劍南路站出口樓梯旁便有來自奧地利藝術家Erwin Wurm的互動作品《1分鐘雕塑One Minute Sculpture》,邀請民眾共同參與化身藝術品,在1分鐘內保持不變的相同姿勢,隨性任意或坐或躺、運用隨身小物盡情展露各種表情姿態,瞬間成為一分鐘藝術品。出口前方的中山21號廣場,是由擅長「前衛台風」的在地藝術家李文政所創作的舞台裝置作品《臺灣夢Taiwan Dream》,透過充滿台味的七彩孔雀燈、霓虹燈管、招牌燈箱、文字標語等,傳遞民眾求生存,追求夢想努力實踐的精神,晚上7點後由COCA-KOALA可樂熊樂團、張雅淳與朋友樂團、CMO樂團等接力上場演出,揭開白晝之夜活動的序幕。
鄰近的美麗華百樂園前水舞廣場,則有多場民間舞蹈團體的表演活動助陣,在前往美堤河濱公園路上,採訪團隊先順勢繞到萬豪酒店1樓戶外廣場,由日本藝術家磯崎道佳的互動參與型作品《巨蛋計畫Dome Project》,圓頂巨蛋的作品本體由藝術家與民眾共同創作,展覽期間邀請民眾從透明巨蛋向外看,可走進來單純參觀,或是自由點綴裝飾作品,透過多元形式的參與創作,傳達社會包容性的重要,另一方面則是希望喚醒民眾用新的角度看日常生活,激發前進新生活的積極動能。
途經下塔悠公園佇立一座用鋁合金、不鏽鋼和有機玻璃等材質打造的燈光雕塑作品《光彩合歡The Glamour of Albizia》,由來自英國藝術團隊的蔡筱淇、吉川公野共同創作,透過光影的折射讓合歡花的花瓣造型在白天和夜晚呈現截然不同的樣貌,獨特又吸睛的造型讓人驚嘆。
白晝之夜主視覺海報中最引人注目的亮點,是位在美堤河濱公園基16號水門圓形廣場,由來自澳洲巴瑞工作室設計師Amanda Parer的創作《打攪Intrude》,高達7米的巨型充氣白色兔子,以兔子的萌感印象,形成巨大與渺小的視覺落差感,除了引導民眾進入作品意境,更藉此反思外來物種對澳洲環境的衝擊,喚醒民眾對環保議題的重視,而此件充滿設計趣味的作品,在暗黑的河邊顯得格外亮眼,也成為參觀民眾爭相拍照打卡的人氣景點。
白晝之夜自2016年起每年吸引至少20萬民眾參與,去年更突破40萬翻倍成長的人次,創下街頭藝術活動新紀錄。邁向第4屆的白晝之夜,臺北市政府致力將「跨夜舉辦」、「免費參加」及「公民參與」的等特色再次實踐於活動策展中,把臺北市的公共空間以創新的精神具體呈現,12小時的活動透過不同的主題、視角去勾勒城市文化的未來想像,同時亦希望拉近大眾娛樂和純藝術的界線,並帶出時代關注的社會焦點議題。一座城市往往具有文化多樣性,而城市的不同面貌需要不斷地持續探索,臺北市政府透過白晝之夜活動的舉辦,讓更多市民認識屬於臺北市的城市文化、進而認同城市文化,同時對不同文化亦能保持開放包容的態度,未來也將尋求更多跨國、跨域的藝術交流合作機會,讓文化藝術的元素能融入城市發展的規劃中,讓城市進步與創新持續向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