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解析六都新創產業基地(上)—依地理區域 - 臺北產經資訊網

主意境區

:::

解析六都新創產業基地(上)—依地理區域

全民創業潮持續火熱,政府為創業者所建置的新創基地越來越多,服務功能也更臻完善。目前全國有46處基地集中於六都,從中央單位到地方政府皆傾力投注資源,期帶動創新創業能量與就業機會,本篇專文將盤點全國新創基地,解析六都的基地布局、空間環境、營運規劃等,以提供各界瞭解六都新創基地的發展情形。

近年來,全國各地的創業空間如雨後春筍般興起,從中央部會到地方政府皆卯足全力投入資源,而私人營利機構、創投界、大專院校、公協會或基金會等單位,亦搭上「創新創業」風潮,成立專屬的新創基地,為創業者所需的空間場所提供多面向的資源與服務,期能加速新創者穩健發展,降低創業門檻。

新創基地區域分布集中六都超過7成

本篇專文綜整新創圓夢網、Startup@Taipei創業台北及各基地官方網站,以園區或基地為主要資料蒐集標的,截至2021年4月統計,全國共63處新創基地或園區,其中有高達46處集中於六都,占比超過7成,若以年分來看,以2018年成立12處數量最多,包括: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成立的「林口新創園區」(Startup Terrace)、科技部規劃設立的「台灣科技新創基地」(TTA)等指標性基地都是在此年成立,而同年2月行政院推出的「優化新創事業投資環境行動方案」,更宣示協助臺灣新創事業發展,並拓展國際市場,期成為亞太青年創新與創業發展基地,此舉亦讓中央單位及地方政府在新創基地的規劃上更加精益求精,以完備基地建置。

歷年臺灣新創基地成立概況—六都
新創基地數量分布—六都

從基地處數來看,以臺北市數量最多(20處),其次為臺中市及臺南市皆為6處、桃園市及高雄市各有5處,而新北市為4處。其中,臺北市擁有絕佳的地理位置,交通運輸便捷、生活機能便利,加上新興的醫療生技、生活服務、設計文創、會展產業等優勢產業蓬勃發展,因而成為新創基地第一大群聚聚落。然而,以臺灣現有的土地資源來說,空間有限,營建成本昂貴,若要具有一定規模大坪數的新創基地,通常多是已完成的建築物,或是活化現有閒置空間,讓創業者能在籌備創業初期,無須費心尋覓辦公空間、會議室等,讓廠商能以較優惠的租金直接進駐,因此,對於中央單位或地方政府而言,為創業者尋覓合適的場域空間,成為推動創新創業相關政策上的重要目標之一。

臺北市新創基地概覽

臺北市的新創基地共有20處,位於市中心松山區的「台灣科技新創基地」(TTA),因目標鎖定國際知名加速器進駐,因此在空間設計上偏向歐美風格,具創新、有趣、活潑,兼具開放性與彈性的調性,而中正區的「金融科技創新園區」(FinTechSpace),其室內建築採簡約工業風,空間設施皆配有會議室、活動場地、公共空間、簡單茶水間等。在萬華區的「新富町文化市場」、南港區的「N24台北方舟ARK·TPE」、「POPOP TAIPEI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則是依照基地特性與在地產業特色,為臺北市政府妥善活化閒置空間的範例。擁有最多新創基地的內湖區,因鄰近內湖科技園區、企業營運總部林立,其中「臺北創新實驗室」(Taipei Co-Space)是由北市產業局推動的首座共同工作空間,提供微型創業者或新創團隊進駐,另甫於2020年末開幕的「t.Hub—內科創新育成基地」,為全國最大的育成中心,樓地板面積達7,865坪,空間設施包括:共創空間、獨立辦公空間、創新試驗場域的i-stage星創舞台、不同規模的多功能會議室等,以及為自造者提供專業設備的Maker Space工作坊、協助團隊行銷策展的攝影棚等,可滿足新創團隊各階段需求。而於2021年3月最新成立的「D.Lab明倫設計新創基地」,目標以成為設計師文創孵化的加速器、提供文創的育成平台,空間設施包含展示空間、新創辦公空間等,透過進駐團隊於電商平台、體驗活動、品牌推廣及文創創投經驗等,協助扶植本地年輕設計師將產品商業化,並有機會拓展國際市場。

此外,經濟部工業局於北中南三地設立智造基地,提供IoT產品量產導向之專業服務,促進產品達到可量產並成功上市,其中亦包括位於臺北市臺北科技大學內的「北區物聯網智造基地」。

新北市新創基地概覽

新北市的新創基地共4處,位於三重區的新北創力坊、新北社企‧電商基地,皆由新北市政府所設立,其中「新北創力坊」是採加速器加速培育新創機制,提供共同工作空間、獨立辦公空間、展示區及多功能會議室,「新北社企‧電商基地」則是以電商為主題的社企加速育成場域,除了提供進駐社企單位免費創業空間(免水電與網路費),更有基本的直播設備,讓社企可展售擴大市場宣傳效益。而位於林口區的「林口新創園」,為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活用2017年臺北世界大學運動會選手村部分空間,轉型為我國最大國際創業聚落,申請進駐對象為新創事業、國際加速器、創業人才培訓事業、生活服務之輔助性事業等,提供進駐團隊新創辦公室、共同工作空間、整層辦公室、住宿空間、展演空間、實證場域、會議室、健身房、交誼廳等設施,團隊可依據規模大小申請不同的空間類別,滿足新創辦公、居住、社交等各類需求。此外,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為培養民眾創新實踐能力,於所轄分署設立6處各具特色之創客基地,其中包括新北市的「物聯網創客基地」提供模組化課程與創客空間進駐,以及創客們所需的基本設備與機具。

桃園市新創基地概覽

桃園市的新創基地共5處,集中於中壢區(3處)及桃園區(2處),其中「青創指揮部」、「安東青創基地」、「新明青創基地」所招募的新創團隊需符合IoT、電子商務、文創科技、5G、AR/VR、AI、智慧機器人等相關產業領域(依照基地屬性而有差異),且團隊成員需符合45歲以下、設籍桃園市或於桃園市工作為必要條件,進駐青創基地提供辦公室、共同工作空間、會議室、免費水電、網路資源等,更針對不同發展階段的創業家,提供客製化的服務,從軟硬體部分逐步為團隊建穩根基。另,「虎頭山創新園區」為物聯網創新應用技術實證場域,為全國首座結合「資安物聯網中心」與「車聯智駕中心」的測試研發基地,提供進駐團隊獨立辦公室、開放式辦公室,可配合進駐團隊大小,提供辦公室空間。而「興光堡壘—桃園青年創藝聚落」則單純提供15~35歲青年申請場地租借為主,具有複合式空間可彈性運用。

臺中市新創基地概覽

臺中市新創基地有6處,為激發青年的創業能量,實踐青年創業夢想,臺中市政府推動「摘星青年、築夢臺中」計畫,將現有閒置空間活化,提供108位20~45歲創業青年進駐2個新創基地(審計新村、光復新村),協助從事文創、電子商務等相關領域青年創業,共計96個進駐空間,並提供營運輔導、創業獎勵及租金減免做為補助,是國內首創的創業輔導模式,以青創基地、青年商店、青年市集三個層面逐步協助青年完成創業夢想。甫於2021年1月新成立的「臺中跨境體驗示範基地」,由臺中市政府與靜宜大學合作營運,做為臺中市企業與創業青年的跨境電商服務整合平台,主要提供諮詢輔導、資源鏈結、共享平台三大服務功能,並提供進駐團隊共同工作空間、直播、辦公與會議場地使用等服務。

由中央政府所成立的新創基地共有4處,包括:「臺中社會創新實驗基地」以「非營利組織、志工、社會企業、青創」為培力主體,設有8個獨立空間給團隊申請入駐,以及多功能教室、對話室及腦力激盪室,用來不定期舉辦各項培力課程與活動。科技部設置「中科智慧機器人自造基地」為鼓勵新創事業、學研機構及中部公司,投入智慧機器人相關之產品技術開發、自造與創新創業活動。此外,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也於臺中市設置「TCN創客基地」,以創客推廣及創業輔導為目的,提供自造者空間所需相關設備、共用辦公空間等。經濟部工業局成立的「中區物聯網智造基地」則是與中興大學創新產業暨國際學院正式合作,主要服務中部潛力團隊商品開發、履歷建立、個案諮詢等。

臺南市新創基地概覽

臺南市新創基地共有6處,甫於2020年11月底正式開幕的「贏地創新育成基地」,由原本的民治議事廳進行空間改造,為全國首創位於市議會內的創新基地,4層樓共計437坪,提供新創團隊6間獨立辦公室、共享空間、會議室、商務設備、直播間、休憩區等,更特別設置包廂式隔音間供進駐團隊進行視訊會議或商務電話使用,提供辦公空間、開放交流到諮詢輔導等一站式服務。而「C-Hub成大創意基地」則是全國第1個師生共創的創意開發平台,由成功大學所推動社會創新計畫的實現基地,內部空間包括:學生作品展示區、互動裝置體驗區、共同創作空間、進駐單位的育成空間、咖啡休息區等,並提供可容納120人、50人的2個活動空間租用,進駐單位為成大規劃與設計學院相關的創新研發等單位。而由中央政府所成立的新創基地共有3處,包括:「臺南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為文化部推動五大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之一,定位為南部地區文化創意產業整合發展平台,提供文創展演、產業媒合及藝文人才互動交流,包括練團室/琴房、文創講堂、展演廳、戶外場地都可租借,為文創團隊打造具有藝文氣息的生活實踐場域。由經濟部南台灣創新園區所推動「STIR創莘園」,以扶植及培育大臺南地區的青創事業家,免費提供InnoSpace共創空間及進行為期6個月的密集輔導。其他還有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設置的「南方創客基地」、科技部成立的「南科AI_ROBOT自造基地」等,提供不同創業族群多樣化的新創基地。

高雄市新創基地概覽

高雄市新創基地共有5處,集中於新興區、前鎮區及苓雅區,其中「KO-IN智高點」以AI、IoT、金融科技(Fintech)、區塊鏈等智慧科技相關產業招募進駐團隊,申請進駐空間分為獨立辦公室及共創空間,進駐單位申請資格至少需符合:創新創業育成、研發推廣中心、技術共同研發、專業服務等任一特性,除了空間資源外,亦提供創業相關主題講座/課程/交流活動、專業師資諮詢輔導、媒合機會等。「駁二共創基地」是在駁二藝術特區全新規劃的新空間,兩層共1,200坪的空間,提供約70間不同大小之獨立辦公室可彈性運用,設置共議空間、共學教室與共享食堂3個機能性公共場域,滿足不同族群的需求。由中央政府所成立的新創基地共有3處,包括:為創客提供空間與設備的「創客小棧」,邀請在地創客、獨立工作者,共同辦理各項工作坊、研習、講座及推廣活動等,以及「南區物聯網智造基地」、「新創基地南部辦公室」。

過往早期傳統型新創基地,提供的資源或服務大致包括:場域空間、創業諮詢、新創事業輔導、展演空間、媒合活動等,隨著各縣市政府單位的基地開枝散葉,所賦予的功能與任務也隨之進化,基地的特色更趨顯著,不再只是單純空間的提供,部分基地更扮演育成加速的角色,甚至目標鎖定海外市場,積極加強與國際新創聚落的連結。

從基地的區位條件來看,考量交通便捷性,多半傾向設置於市中心,或是考量特定產業群聚處,選擇落腳於周邊位置。另一方面,則是活化既有閒置空間的新創基地,不僅保有原先建物的特色,更與周邊在地產業做串連,例如:瓶蓋工廠、審計新村、光復新村、臺南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駁二共創基地等,達到營造創業聚落、活化基地空間運用、活絡基地周邊發展的目標。

從基地的承租方式來看,僅有少數基地是免費提供進駐單位空間使用,大部分基地多採取減免補助或優惠價格供承租,甚至可依據團隊規模大小彈性租用,著實為新創團隊在尋覓辦公處所時節省不少管銷費用。

隨著新創領域越趨向多元,其產品/服務亦發展出不同的模式型態,新創者所需的空間服務更得隨時應變,例如:視訊會議、遠端工作設備、直播間或影片展售、實證場域測試等,勢必得突破傳統型辦公室框架,加上場域空間的人才交流與資源鏈結,也逐漸成為新創團隊選擇進駐基地的重要參酌,因此未來在設置新創基地時,或許可以納入規劃的參酌要件。

整體而言,從六都新創基地分布來看,臺北市的新創基地數量最多,相對密度也較高,提供的場域空間與類型可滿足不同階段的新創團隊需求。從2015年至2021年3月,在臺北市政府政策規劃下,已有15處新創基地正式營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15萬平方公尺,109年底進駐家數超過440家,後續仍有多處空間正規劃中,未來10年預計增加8處新創基地,並將因應各類新興產業需求,整合各項資源協助新創發展,積極打造臺北市成為全球創業者的首選城市,匯聚更多創新創業的能量。

關閉社群分享按鈕 展開社群分享按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