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Hahow好學校於2015年成立,是由七年級生團隊組成的教育科技公司,取名自臺語「學校」(hak̍- hāu)的發音,創立之初以「知識技能分享」概念,打造全球首創「群募開課」線上學習平台,匯聚多元跨領域的學習內容,截至目前平台已超過600位老師、700多堂線上影音課程與70萬名會員,更於2020年推出「Hahow for Business」跨足企業內訓市場,累積獲上百家臺灣企業採用,做為企業在數位轉型時代的學習解決方案。跨足to C和to B兩端,專注於挖掘知識與技能,開啟獨特創新的數位學習環境,並於2022年初獲1,000萬美元的B輪募資,打造更臻完善的一站式綜合數位學習平台,奠定市場領銜地位。
Hahow好學校邁入第7年,創業之初將公司設立於臺北市,除因團隊內許多創業夥伴們就學、工作都在此之外,加上地方政策長期支持創新創業發展,並匯集各行各業的創業資源與人脈網絡,具備新創最需要的三大項資源──「資金」、「人才」與「空間」,因此當有創業念頭時,第1個想法就是在此落地生根。
剛開始創業沒有固定的辦公空間,就以咖啡廳為辦公室待一整天,直到看到新聞,知道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有「臺北市產業發展獎勵補助計畫」的創業補助可以申請,順利獲得創業初期資助的第一桶金後,才請了第1號正式員工,後來也順利進駐育成空間,將資源成功地轉化為公司成長的養分。
Hahow好學校2021年營收達3.7億元,面向企業人才培訓的Hahow for Business企業客戶也成長1.5倍,亮眼的商業成果背後,都是從小規模補助案做為起點。自2017年申請「臺北市產業發展獎勵補助」,奠定在to C端市場用戶的基礎;2018年則申請研發補助,研發企業內訓數位學習服務,成功跨足to B市場,在補助案申請過程有專業且熟悉市場脈動的審查委員審核,給予實質意見,讓新創從中不斷修正調整,獲得補助經費對人事上也有助益,因人才是珍貴的資源,成本勢必也會拉高,透過補助案能有效降低人事成本的營運負擔。
「人才」與「空間」的到位,取決於「資金」獲取的速度與額度,以臺北市的獎補助資源而言採隨到隨審,從送件到核准平均不超過一季的時間,且流程不斷化繁為簡,補助類別與產業範圍多元,各行各業都能找到合適的標的進行申請。
普遍而言,新創生命週期會經歷「種子輪」、「天使輪」、「早期」、「成長期」和「成熟期」階段,Hahow 好學校在2022年年初剛結束B輪募資,邁入成長期階段,募資金額主要投入整合多媒介與學習應用場景,加速打造一站式數位學習服務,目標成為教育界的Netflix,躋身臺灣智慧學習產業高達400億元的市場規模。
以Hahow 好學校的資金募集經驗而言,當公司內部具初步商業和產品構想,即可立即申請政府補助案,藉此驗證市場商業價值,平均1~1.5年申請一次,而來自創投VC募資約2~3年則會進行一次,補助案的申請對於下一輪募資是可以相輔相成的經驗。
觀察目前政策對新創提供資源,不論是獎勵補助或是投資項目皆屬充裕,加上效益最大化原則,盡可能地讓所有優秀的新創業者都能取得,不造成資源的排擠效應。然而隨著新創公司規模不斷成長,以目前地方研發補助金額上限,通常無法跟上公司營運與研發成本提升速度,進而轉往申請中央更高額的研發補助資源,申請的流程與複雜程度提升,頻率也會逐步降低,對於這階段新創而言,或許有比補助更適合推進商業成長的合作模式。
獲取商業成功,是每間公司除了使命願景的共同目標,政府在推動補助計畫的過程中,累積許多優秀廠商名單,透過這些資料數據的累積,或許能將「育成」的角色極大化。例如目前可以透過取得政府補助的經驗,以較優惠的利率向銀行借貸,同樣的也能將名單與創投VC共享,加速新創媒合資金的速度;地方政府也得以透過資料分析,了解每年申請過案、KPI執行率高的廠商產業背景,針對該產業別進行特案補助,提倡多元發展的同時,也強化城市自身發展特色,形成產業聚落匯聚動能;再來可與政府的標案系統做媒合,針對合適與有產業相關的標案進行投標邀請,站在政府立場可以採購到扶植出來的優秀產品與服務外,廠商們也多了驗證機會,推進新創成長,同時增進推廣力度。上述構想希望拋磚引玉,開啟政府與民間多元思考,建立具長遠效益的資源合作模式。
從世界趨勢來看,全球最大科技教育調研機構HolonIQ預估,至2025年教育科技產業預算支出預計上看4,000億美元,強勁潛力吸引國際投資人關注,2021年全球教育科技創投金額已經突破歷史新高,達208億美元,至於臺灣智慧學習產業產值也是持續上升,年成長率高達 220%。Hahow好學校在2021年連續獲得國際教育科技權威調查機構HolonIQ評選為臺灣50大、亞洲前150間最具創新與發展性的教育科技公司之一,未來的產品策略會針對「精準串接人才發展策略」進行重點發展。
因應公司規模擴大,徵才計畫持續進行,特別是工程師、內容開發及行銷人員等,在職務必備技能外,也需要配合市場方向、產品策略、使用者回饋與不同團隊密切合作,積極徵才之外,也注重員工的成長,提供內外訓課程與讀書會等自主成長機會,鼓勵嘗試各個不同的職涯路徑,不論是選擇持續專精職能與技術,或者成為主導專案、帶領團隊的管理角色,提供學習成長資源與輔助,滿足職涯上的各種發展面向,以求適才適性的發展,在人才招募與留才也將投入大量的資源。
過去申請獎補助的經驗,很大一部分的補助經費都用於薪資補貼上,然而近幾年科技產業人才競爭激烈,公司要聘請到合適的工程師得花費許多的心力,高階或資深的職缺更需要與獵頭公司合作。目前許多就業人口,透過數位學習的方式持續自我進修正職的專業,或是擴充技能做為斜槓籌碼,在求職面,若能透過政策向民眾「終身學習」,將資源投注在培育軟實力,對於國內人才的競爭力與就業率能夠達到提升的效用;而以徵才面來看,目前常見的求職網站與徵才博覽會,對於取得中高階職缺的人才履歷是相對不足的,多以內部推薦或是獵頭才能找到合適人選。獲取合適人才的時間與經費雖然高昂,但對於把錢花在刀口的新創而言,人才是不可欠缺的資本之一,期許未來能夠透過與政府合作及政策的扶持,讓新創與高階人才有更為暢通的雙向交流平台。
「彈性」與「快速」是新創公司的特色,除了不斷地調整腳步來應對市場的動向,與此同時,也透過各種管道來籌措公司發展所需的資金,政府的獎補助資源對於新創來說是成長路程的好夥伴。以Hahow好學校的經驗而言,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的「臺北市產業發展獎勵補助計畫」幾乎是一路看著Hahow好學校逐漸壯大,在某種層面上也在每個新創發展階段擔任「天使」的角色,然而政府單位是複雜且龐大的科層化組織,與新創的特色恰巧相反,在長時間的滾動式調整,可以觀察政府已逐步適應社會變化節奏,對於推動和新創或新興產業相關的獎補助政策,若能站在新創彈性與快速的立場思考,在過程中互相溝通與理解,朝著簡便有效率的方向研擬,或許能讓新創更踴躍並樂於參與,和政府開啟不同形式的合作可能性。
參考資料
- 關鍵評論網(2022/03/22),豐盛臺北壯大生態,打造亞洲最友善創業城市。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6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