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新場域注入新動能 推進城市產業轉型 - 臺北產經資訊網

主意境區

:::

新場域注入新動能 推進城市產業轉型

城市內的新場域,不僅為景觀視野注入新動能,亦可同步推進城市產業轉型步伐,將設計建構出的靈活想像導入生活各方面,除翻轉公部門與產業思維,亦帶動美感新體驗。

前言

丹麥曾提出「設計階梯」的概念,把設計區分為不同層次。第一層為「外觀造型」的設計;第二層是把設計應用在流程的改善,例如公司產銷、管理的SOP等;第三層是把設計做為一種戰略,創造出一個產業生態系統,例如蘋果、Dyson等品牌。

設計,是翻轉城市與產業的關鍵力

臺灣多數的企業對於設計的理解仍在第一階段,也有很多產業認為設計與他們絕緣。但以臺北市政府與台灣設計研究院(設研院)與共同協力的「三貓計畫工作坊」為例,透過設計思考的導入,成功翻轉公部門與產業思維。此外「T22設計振興地方產業計畫」則以設計角度切入,輔助北投發展「都市農業」,並重新建構北投「療癒產業」生態。同時設計力也進入校園,以「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為例,則是以空間再造,翻轉教育現場,讓孩子體驗美感的創新機會。

設計的本質,就是「打破框架、重新思考」,透過設研院的協助,讓更多設計師跨界跟不同專業的公部門、民間企業或學術機構合作,當這些生態成熟,就能運用設計力來為產業加值。

從風格取向回歸人本設計:將設計思考導入公部門政策擬議

設研院是國內第1個以設計為核心價值的國家級設計智庫。自2021年4月開始,設研院即與臺北市政府共同合作,以三貓計畫先行,將設計思考導入政策制定,並透過一系列的設計思考工作坊,促進北市府26個局處重新思考政策對於市民的意義。在多元的設計工具引導下,不僅讓跨局處充分的交流,同時也凝聚共識,進而誕生許多創新策略的可能。

設計導入地方政府,工作坊集結北市府同仁的想法,產生創新的火花

以三貓計畫為設計政策的實踐,設研院透過工作坊協助議題的界定、問題釐清到共識凝聚,同時梳理出更符合民眾需求的方向。運用設計協助公部門翻轉以往思維,讓政策成為讓民眾有感的市政服務。

設計可以是政府與民眾之間溝通的橋樑,幫助政府單位發現更多潛在創新機會。好的設計會重視人的需求與社會問題,一個小的改變就可能讓城市改頭換面。這次的設計思考工作坊,設研院從教育訓練的角度切入,先從公務員需求出發,開發設計應用教材,並透過「先研究、後推動」的政策發展模式,讓各關係人針對三貓計畫提出具體優化方案。

三貓計畫邀請北市府相關26個局處代表,投入設計思考課程,透過共創工作坊的形式,讓跨局處的協作過程更加順利、透明,讓各學員了解各計畫發展的立場與凝聚共識,也為三貓計畫立下更明確的政策方向。

設計復興,啟動產業轉型無限可能

由設研院所發起的「T22設計振興地方產業計畫」,在2019年起啟動計畫,已經完成鶯歌陶瓷產業的輔導,成功為地方產業種下翻轉的種子。接續團隊自2021年起到北投進行調研,發現一般民眾對於北投的刻板印象,是煙霧裊裊的溫泉鄉、老台北人的那卡西與酒家菜、多元生態的陽明山國家公園,然而北投卻存在著臺北市區裡最大面積的友善稻田、唯一綠色保育認證的咖啡莊園,以及數座獲有機認證的精緻蔬果農園。

北投的「都市農業」雖有先天的自然環境與鄰近都市的優勢位置,卻因規模小、產量較低,以及季節氣候等因素影響,難以發展符合成本效益的商業模式。設研院以設計角度切入北投「都市農業」的發展瓶頸,串聯北投在地稻田、農園、餐飲店家、飯店進行媒合牽線,重新建構北投的「療癒產業」生態。共結合北投在地10家小農,3家溫泉飯店業者,1家博物館業者,2家商店一起與設研院及4家設計公司共創出3組限定料理及專屬限定禮盒。

北投宴 限定禮盒|雙好2byWu&Chen

主要以稻米與火山咖啡為基礎,搭配桶柑、蜂蜜和放牧雞蛋,攜手北投飯店及北投普羅旺斯、拾米屋、大地酒店與北投亞太飯店等餐飲品牌,將產地直送的農產品,轉化為精緻美味的烘焙點心、鮮果軟糖或滋味抹醬。

北投宴 限定禮盒|雙好 2byWu&Chen

稻香下午茶|北投文物館

限定午茶套餐選用「火的意志大屯火山咖啡」生豆,由臺北知名咖啡館After 5步驟六的專業咖啡師Shawn獨家烘製「大屯山花蜜豆」與「大屯山水豆」兩款北投咖啡豆,同時供應手沖、冷萃與歐蕾等選擇,另將稻米、桶柑及蔬果等新鮮食材調製成咖啡飲品。套餐茶點包括八仙六代園「黃金米餅」、北投普羅旺斯「桶柑抹醬」及甜點「昭和雞蛋布丁」。

稻香下午茶|北投文物館

森食光日系歐陸料理|三二行館

三二行館主廚選擇桶柑、白蘿蔔、紅龍果、南瓜、絲瓜及放牧雞蛋等北投在地食材,結合日式料理手法創作限定料理套餐,包括「竹炭黑龍鱈及南瓜米餅佐蘋果泥」、「義大利蛤蠣燉飯及酥炸甜蝦」、「桶柑舒芙蕾」等菜色,邀請藝術家顏妤庭以三二行館的青磺泉發想設計「食器」,使用水體般地盤形及青瓷釉料,展現溫泉泉水的意象。

森食光日系歐陸料理|三二行館

復刻宴席料理|大地酒店

在復刻宴席料理部分,則有之外工作室與大地酒店尋找新一代酒家菜的思維,同時升華與擴充底蘊,提出「以文人之心勾勒奇岩之形、以作家之文書寫宴席之韻」的概念,秉持宴席精神以十人桌席套餐創作:「酒家雞仔豬肚鱉」、「麻油鮑魚雞酒飯」、「蒜香魷魚螺肉鍋」、「桶柑八寶甜米糕」、「皇太子金錢火雞」等十道美味佳餚。

復刻宴席料理|大地酒店

以設計改變教育場域,翻轉孩子的學習空間

「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是臺灣史上設計與教育體系的首度合作,透過導入設計思考優化使用經驗,重新思考與定義教育場域的意義。設計力的絕佳展現,不僅翻轉教育現場,更創造更多潛在學習機會。

即將邁入第4年的學美美學,至今已經成功協助59所學校,打造出美感場域。在3.0的改造內容中,除了各式特色與主題教室空間,如積木社團教室、音樂教室、美術教室、木工教室等,也包含複合型餐廳、圖書閱覽室、指標系統、戶外多功能場域等校園機能與景觀環境等實驗性變革。其中位於臺北市的仁愛國小健康中心、古亭國中的指標系統、士東國小的美術教室、萬芳高中的積木社團教室4所學校,更是極具特色。

仁愛國小—健康中心

約40坪大小的健康中心服務全校2,300多位師生,除了處理每日學生的簡易外傷、急病外,每學期也提供全校學生基本體檢。醫療器材與備品龐雜、缺乏依使用者行為所規劃的行進動線,緊急傷病沒有處理空間、病患休息缺乏隱私,致使空間無法發揮有效功能。

設計進場後,訪談並觀察護理師及服務志工之使用情況,將原本儲藏室拆除改設移動式病床,引入室外光線,讓整體空間明亮。增設志工服務台,以利師生進入健康中心可立即尋求協助;同時提供師生個人隱私行為之使用空間,重新打造符合使用需求及行為之現代化學生健康中心。

仁愛國小健康中心,將原本儲藏室拆除改設移動式病床,引入室外光線,讓整體空間明亮

士東國小—美術教室

設計團隊在硬體的設計規劃中選擇以白、灰、黑做為主要顏色,透過有色光的使用,讓顏色以暈染方式呈現在改造案中。這樣的虛實搭配得以避免大量實體用色,大幅降低實體色彩在整體空間中衍伸的視覺壓力,突破傳統用色的想像。

改造基地原屬一罕見長條型的大空間,校方以木作高櫃將空間分隔為兩間獨立且封閉教室。這樣的分隔導致許多可共用的設備必須一分為二,占用原本就空間不足的教學與收納空間。設計單位使用透明滑門重新整合兩間教室的使用機能,釋放出更多空間提供教學使用。透明滑門也使得原大型空間重新被看見,亦同時滿足兩間教室獨立教學的使用需求,這樣的設計放大一倍的空間使用,也創造兩倍的使用想像。

士東國小美術教室,教學區明亮的教育環境,重新打開學生的美感視野

古亭國中—指標系統

學校透過1座天橋串接起2個校區,地理空間上相較其他學校來得複雜。未經整合且缺乏專業設計及設置地點的指標,對於家長、外賓及洽公者來說,很難快速辨識出目的地的位置。

改造案導入設計思考,透過使用者訪查、痛點分析,並搭配通⽤設計及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讓校內指標系統能夠美感與功能並存。指標設計以綠色示意1校區,黃色示意2校區,透過色彩清楚界定,讓使用者無論是校內師生,乃至於家長外賓、社區居民或是借用場地的使者都能獲得較以往更清楚、便利的方式順利前往目的地,「向左走2校區,向右走1校區!」不再於校園中迷失方向。

古亭國中指標系統,校門口地圖設計,透過色彩清楚界定,以綠色示意1校區,黃色示意2校區

萬芳高中—積木社團教室

從積木堆砌的概念出發,連結教學特色與積木創作中的建築歷史主題,讓教室成為美感與創新收納並存的空間。透過模組化方式,桌椅及展台可依據不同的教學及展示需求進行調整,讓教室靈活轉換成教學、展覽及講座模式。

臨近走廊的窗戶,對外變身為作品展示窗台,對內則為兼具洞洞板牆的積木收納櫃,與活動滑軌式桌面的工作機能空間;教室後方更設有整面落地的樂高積木牆,讓師生在大面積、不設限的自由創作版面中發揮創意。透過教學方式與使用模式的整合改造,「美感積地」不再只是積木社團教室,更是小型的積木美術館。

萬芳高中積木社團教室,模組化的方塊椅可轉換成教學、展覽及講座模式

結語

上述三個專案,都是「打破框架、重新思考」的最佳案例,不論是以設計思考翻轉公務人員與產業的思維、以設計力活化產業特色、或是運用設計翻轉校園美感,都是設計跨域影響力的最佳展現。以北市府與設研院合作的「三貓計畫」為例,除為設計政策的實踐與落實,也協助公部門翻轉思維,發現潛在的創新機會,讓相關產業政策研擬方向,能在實務與創新概念的激盪中獲得落實。創新推行至政策層次的困難點,在於政策運作體系橫跨多局處與執行單位,且各工作項目具有差異的目標面向,切入創新思維相對需要更多溝通。因此,若能從小處做起,讓公務人員認同設計的價值,運用所學嘗試創新,或可有效讓設計思考成為城市產業政策擬議助力。

未來設計的量體或許小,但它可以在某一個領域裡面做得很深、很獨特、很有創意,或者可以很靈活的跟不同的人合作,快速反應未來多樣的需求,這是臺灣未來重要的基本競爭力。期許國人能善用設計力量,讓設計不再只是外觀上的改變,而是真切地運用設計思考,為產業注入更多元的活水。

參考資料

  1. T22北投地域活化,打造療癒產業的都市綠洲
    https://youtu.be/XGM7Hy8fvAQ
  2. 學美.美學線上展|
    https://campusfield.design.org.tw
  3. 學美.美學3‧0|一束以設計改變校園的光
    https://youtu.be/mHHbMAKv9_k
關閉社群分享按鈕 展開社群分享按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