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灣地方特色產業之探討 - 臺北產經資訊網

主意境區

:::

臺灣地方特色產業之探討

臺灣經濟發展向來以中小企業為主軸。地方經濟的活化對於政府而言是一個相當重要的任務,中小企業的發展,雖仰賴政府有效掌握經濟環境變遷及配合業者需求,但是許多產業因為人文社會背景、自然資源條件、生產供需關係及商業活動等因素,逐漸發展成為具有「地方特性」的群聚現象,進一步的發展成地方特色產業。本期專題分析,將探討臺灣與臺北市的特色產業發展,分析其優勢及劣勢,並輔以個案討論,希望能更深入了解各地方的特色產業。

中小企業是臺灣經濟發展主角

臺灣經濟發展向來以中小企業為主軸。根據財政部的資料,2009年全臺灣共有123萬2,025家中小企業,占全體企業總家數97.91%,提供了將近8成的就業機會。若能夠振興中小企業,對於總體經濟是非常重要的,正因如此,地方經濟的活化對於政府而言是一個相當重要的任務,中小企業的發展,雖仰賴政府有效掌握經濟環境變遷及配合業者需求,但是許多產業則因為人文社會背景、自然資源條件、生產供需關係及商業活動等因素,逐漸發展成為具有「地方特性」的群聚現象,進一步的發展成地方特色產業。

各縣市政府為了發展地方,為其產業尋求一條全新的出路,不斷的推出各項活動招攬觀光客,進而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自1989年起著手輔導國內諸多鄉鎮社區之地方特色產業,隨著產業與社區發展的快速變遷,社區總體營造的觀念深植民心,致使全國各地特色產業不斷興起,其用以規範之認定標準早已不是那麼界限分明,地方特色產業已朝向多元化的綜合發展。表1為政府各單位輔導的地方特色產業。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推動地方特色產業,建構了「一鄉鎮一特色產品」的目標,透過臺灣OTOP的共同品牌形象,藉以加強推展臺灣的地方特色,開拓內外銷市場,並且推廣地方旅遊發展。表2為2005年至2009年,輔導地方特色產業的績效,整體的收益績效在2009年,有了顯著的成長。

臺灣擁有許多世界知名的特色產業,例如:臺中后里的薩柯斯風,佔有全球1/3的產量;高雄內門火鶴花,目前年產值已上億,被喻為「休耕地變黃金屋」;有了這些鮮明的案例,更可以說明,其實臺灣的特色產業,仍然有外銷全球的潛力。本文將從臺北大稻埕的茶產業開始,接著以鶯歌陶瓷、葫蘆墩漆器與美濃紙傘為例,來探討目前臺灣的地方特色產業所面臨的困境,以及發展海外銷售的可能性。

完整文章,請下載下方PDF檔

表1、中央部會政府單位對地方特色產業的輔導對象
關閉社群分享按鈕 展開社群分享按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