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臺灣花卉產業自1990年代至今,在經歷新品種開發以及生產、保鮮、貯運等各項技術突破之後,產業發展突飛猛進。早期的切花銷日為我國奠定了花卉外銷的基礎,而近年來的蘭花產業發展,更將臺灣花卉推上世界舞台。 隨著花卉產業的成長,目前國內花卉種植的重點項目及外銷市場,已與1997年產業起飛初期有所不同。而因應蘭花產業的外銷特性,國內外業者之間,也由單純的貿易關係逐漸演變為產銷合作夥伴。面對國際花卉市場的激烈競爭,我國除了藉由產、官、學界的研發合作,以及農政單位藉由國際諮商、降低貿易障礙之外,臺灣花卉產業形象之營造以及國際能見度的提升,亦是行銷策略中不可或缺之關鍵。 本期更介紹荷蘭與日本的花卉產業發展現況,永續發展或環保議題在歐洲向來很受重視,特別在能源價格高漲的現在,而荷蘭更是花卉永續發展的領先者;1990年代前半,日本的花卉生產金額,曾經登上世界第一的寶座,即使是現在仍舊保持世界第三的地位。透過專文介紹,讓臺北市做為台灣首善之都,也是2010國際花卉博覽會之主辦地,更能參考國外優秀的作法。
臺灣花卉產業自1990年代至今,在經歷新品種開發以及生產、保鮮、貯運等各項技術突破之後,產業發展突飛猛進。早期的切花銷日為我國奠定了花卉外銷的基礎,而近年來的蘭花產業發展,更將臺灣花卉推上世界舞台。
隨著花卉產業的成長,目前國內花卉種植的重點項目及外銷市場,已與1997年產業起飛初期有所不同。而因應蘭花產業的外銷特性,國內外業者之間,也由單純的貿易關係逐漸演變為產銷合作夥伴。面對國際花卉市場的激烈競爭,我國除了藉由產、官、學界的研發合作,以及農政單位藉由國際諮商、降低貿易障礙之外,臺灣花卉產業形象之營造以及國際能見度的提升,亦是行銷策略中不可或缺之關鍵。
本文針對臺灣花卉產業發展趨勢進行簡介,內容包括花卉生產、進出口變化,以及近年來因蝴蝶蘭產業興起,而形成的海外多元銷售模式,最後,針對政府政策及國際花卉展對於拓展花卉外銷之重要性提出說明。
臺灣花卉產業在近20年來,不論在種植面積或是產值方面,皆有長足的進展。根據農委會統計,臺灣花卉種植面積,由1990年的6,206公頃增加至2009年的13,172公頃,增加約1.12倍;至於花卉總產值,則由36.57億元增加至122.41億元,增幅約2.35倍(如圖1所示)。臺灣花卉產業的單位面積產值,在1990年至1996年之間快速成長,由每公頃58.9萬元上升至每公頃91.9萬元,在此時期,臺灣花卉產業憑藉著新品種的開發及生產技術之進步,逐漸在國際市場嶄露頭角。自1990年代末期開始,臺灣花卉產業逐漸邁入穩定成熟期,產業總產值之增速雖然有所減緩,但單位面積產值仍穩健成長,最高曾於2001年達到每公頃107.9萬元。
根據《農業統計年鑑》之分類,可將花卉產品細分為切花類、蘭花、球根類、種籽類、苗圃類以及盆花類。根據2009年的種植面積依序排列,分別為苗圃類7,924公頃(60.16%)、切花類3,862公頃(29.32%)、盆花類772公頃(5.86%)、蘭花608公頃(4.62%)、球根類4公頃(0.03%),以及種籽類3公頃(0.02%)。若根據產值大小依序排列,則為切花類56.8億元(46.40%)、蘭花29.5億元(24.09%)、苗圃類26億元(21.24%)、盆花類10.1億元(8.25%)、球根類121.3萬元(0.01%),以及種籽類57.8萬元(0.005%)。
由這些資訊可知,蘭花雖然不是種植面積最大,或總產值最高的花卉產品,但其單位面積產值卻遠高於其他花卉種類。圖2顯示,蘭花平均每公頃產值為4千5百餘元至6千餘元之間,是盆花或切花每公頃產值的3倍以上。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切花種植面積雖然持續減少,但其總產值並未隨之下降,相對地,苗圃及蘭花之種植面積雖然持續上升,但其產值亦未等比例成長,因此由圖2資料可發現,臺灣蘭花自2001年起,每公頃產值呈現下降趨勢,至於切花單位面積產值,則微幅上升。
完整文章,請下載下方PDF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