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發布日期:
長期以來歐洲國家在設計領域一直位居領先之地位,而亞洲國家近幾年在城市的設計提升也投入許多心力,諸如韓國首爾、泰國曼谷均有突破性的成長。有鑒於設計加值之世界潮流,臺北市政府特別推動「臺北市創意暨設計產業發展計畫」,希望藉由「臺北設計獎」獎勵創新點子;以「臺北好站」活動行銷臺北市內優質設計店家予國內外民眾,進行設計生活之體驗,推廣臺北設計之都印象予國際。
發布日期:
2014年的臺北市是個充滿美麗與設計的城市,透過臺北設計獎的舉辦,讓設計工作者的設計與創意激發出無限的想像空間;而年度最盛大美麗的「花博公園萬花節」系列活動也在花博公園熱烈的展開,為臺北市的美麗再加分;此外,臺北市產業發展獎勵補助計畫除了原有的補助項目外,今年更新增了品牌、育成及創業計畫補助,讓創新、創業成為經濟成長的新動能,並帶動產業升級轉型,讓臺北市更加幸福與美麗。
發布日期:
記得從七十年代起,就開始有觀光果園開放採果,臺灣農業輔導單位及農民努力了三十幾年,到現在農業愈來愈受重視,休閒農業也蓬勃發展,難得的是有機產業也漸漸開花結果了;若說臺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那麼臺灣最有價值的寶庫就是鄉村了!不但文化在這兒、熱情在這兒,休閒、健康,養生都在這兒!
發布日期:
近年來,臺灣似乎掀起了食農教育的熱潮,從小學到大學、從公部門到民間組織,全國各地都能發現熱心推動食農教育的案例。此一熱潮的興起,與國內接二連三發生的食安風暴不無關係,可以說是人們對工業化的食物生產體系進行批判、否定與反撲的具體行動。
發布日期:
每樣東西都要上國際舞臺發光發亮嗎?給臺灣人吃?還是給全球的人吃? 民國六、七○年代,臺灣面臨窮困轉型大發的時代,生產了許多不錯的工業好東西,讓我們有了全球化就是美好世界的想像,但並不是所有產業都適合被全球世界化,當不適合的產業被推上世界化後,即將預見的是接續不斷的全球性災難。
發布日期:
臺灣是海島國家,天然資源相對有限而匱乏,因此需要以高優質的醫療資源做為經濟發展的重點項目,然而放眼產業現況,卻不難發現存在許多隱憂。 第一,國際醫療健康產業是世界的大潮流,特別是醫美健檢等自費性的項目,每一個國家都在積極的推動,尤其是東南亞國家,我們再不加緊腳步跟上世界潮流恐有被邊緣化的危機;第二,醫療無國界,濟世救人善盡人道本來就是醫師的天職,臺灣的醫護人員若有能力又能掌握機會,應積極爭取照顧目前七百多萬流動的國際病患;第三,臺灣天然資源短缺,目前國際地位與關係岌岌可危,競爭力已呈現日漸萎縮態勢
發布日期:
行政院於2013年12月20日通過「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草案,目前正在立法院審議中。對產業發展而言,示範區政策係以「自由化」、「國際化」與「前瞻性」為核心理念,除了力求突破現有法規限制,有助於解除產業經營所面對的人員、資金與商品自由流動的限制外,計畫有關示範創新重點活動對於產業升級轉型與發展的效益,以及未來臺北市在規劃成立自由經濟示範區時,可以採行的創新產業發展之策略思維,尤其值得重視。
發布日期:
我國經濟成長長期停滯15年,與其說臺灣未改善出口導向、製造業逐水草而居的產業模式,不如自我反省,臺灣產業已逐漸脫鉤於全球快速變遷的環境,缺乏與全球價值鏈、供應鏈緊密結合的機制。以臺灣名目GDP的走勢圖觀之,我國經濟成長從金融海嘯落入谷底陡峭反彈後再急遽下落,迄今已呈現保二或三的窘境。面對全球競爭及區域整合,最快轉變頹勢的方式就是與世界主要貿易國,特別針對臺灣入超的國家,速簽自由貿易協定(FTA, Free Trade Agreement),俾大幅增加外貿覆蓋率,因此必須鬆綁法規、革新制度,以自由經濟示範區(以下簡稱自經區)先行試點,提升國內經濟成長動能,同時增加出口及國內消費,讓臺灣朝向「自由經濟島」的方向邁進。
發布日期:
為了迎接2012年倫敦奧運,2009年倫敦市長Boris Johnson發起「首都種植」計畫,至今倫敦市已設立了2,320座社區農田,為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增添活力色彩,也為倫敦人開啟了另一種生活新型態。而成立17年的社區型農業組織「耕種社群」,也透過多元化衍伸出各種營運模式,在歐債危機下營收逆勢成長兩成,讓城市農夫成為倫敦最時髦的職業。「首都種植」計畫不僅成功在2012奧運讓全球見證永續再生的力量,兼顧社會各方利益團體、資源多力量大的NGO、土地租用手續簡便、深耕民眾教育等四大因素,也成為其他國際城市仿效的成功典範。
發布日期:
市民身處首都高壓力與競爭的工作環境中,生活中需要更多的「幸福感」,而幸福臺北的概念,就是要讓所有市民朋友無論長幼均能獲得充分的關懷與照顧,並透過助妳好孕方案、青年免息留學貸款、青年創業融資貸款、國際青年旅舍等政策,讓臺北市的年輕人勇敢築巢、築夢,這裡就是你我的家,一座友善、溫暖,讓人流連忘返的幸福城市。
發布日期:
光華商場一直是臺灣3C電子產品與零組件商場的最佳代名詞,從最初光華陸橋下兩坪大二手書攤的市集發展為全國甚至是全世界極具知名度的3C電子產品與零組件商場,商場的發展脈絡猶如臺灣資訊通訊產業歷史的縮影。如今,光華商圈遭遇的瓶頸包括:網路科技大幅改變3C實體購物行為與業態、商圈特色形象凝聚無法跟上環境發展趨勢,以及商品經營重疊性高等三大問題。未來建議以豐富的人文內涵打造別具意義的特色商圈、透過軟硬整合打造尖端科技創造更多附加價值、互動體驗與展示新天地。相信臺灣資訊園區一、二期之開發著實有機會彼此互補且共生共榮,扮演串起臺灣資訊產業黃金廊帶的使命,創造人民有感且樂活的生活環境。
發布日期:
隨著大臺北都會區日趨繁榮,人口、車輛呈現快速成長之樣態,臺北捷運系統的興建及營運,紓解了臺北都會區過去交通問題,大幅提升都市機能,促進都市與周邊衛星市鎮再發展。配合臺北市低地板公車達2,403輛(含107輛油電混合動力低地板公車),服務路線廣達112條,無障礙公共運輸服務的聯營公車數量,已經超過臺北市所有公車一半以上;此外,具備大眾運輸最後一哩功能的YouBike公共自行車,截至2014年6月,已設置162個租借站,平均每日有高達6萬人次的單車使用量;以及臺灣最長更是首座具有大眾運輸性質的貓空纜車等公共運具,完善的建設使臺北都會區民眾享受前所未有的便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