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智慧城市自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之後,儼然已是近十年來最炙熱的議題之一,全球各城市也相繼規劃與推動智慧城市相關的發展計畫,並投入大量資金與人力。對於智慧城市的概念,簡單的說,就是透過資通訊科技(ICT)的應用,使城市的居民能夠有更好的生活、城市能更永續。爾後,各國科技業者(如思科cisco、微軟、飛利浦、西門子等)也紛紛投入智慧城市的領域,搶占智慧城市所帶來的新商機。
智慧城市自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之後,儼然已是近十年來最炙熱的議題之一,全球各城市也相繼規劃與推動智慧城市相關的發展計畫,並投入大量資金與人力。對於智慧城市的概念,簡單的說,就是透過資通訊科技(ICT)的應用,使城市的居民能夠有更好的生活、城市能更永續。爾後,各國科技業者(如思科cisco、微軟、飛利浦、西門子等)也紛紛投入智慧城市的領域,搶占智慧城市所帶來的新商機。
然而在智慧城市的內涵上,除了IBM的智慧城市定義外,各國、各城市也因應自己的需求加上不同的內涵,包含有智慧交通、智慧建築、智慧能源、智慧安全、智慧教育、智慧政府、智慧生態、智慧商業、智慧園區、智慧農業、智慧醫療、智慧照護等,所涵蓋的概念範圍非常廣泛。目前國際上的智慧城市組織或研究單位已逐漸發展出許多智慧城市的評核指標及機制,儘管其評量方式、指標項目或內容皆有所差異,但目的都是表彰城市以ICT科技改善市民生活與城市環境的成效卓著,期提供成功案例經驗與各國分享交流,讓城市能更永續進步。
在智慧城市的實作概念,目前大致上可分成物聯技術面、創新生態面此兩個面向。。在物聯技術面,透過把感知器(Sensor)裝設到都市每個角落的系統(能源、供水、交通、建築、環境等等),使城市形成一個物聯網概念,實現都市系統與居民的整合。然後透過雲端運算與大數據分析整合此物聯網,實現永續的資訊服務社會,並提高城市生活與治理品質。
在創新生態面向,由於城市產業智慧化需要發展創新技術服務,讓各種想法、創意、解決方案能夠在都市場域進行試煉與驗證,以及政府、業者與市民充分的參與及投入,,有助於營造完善的創新生態體系,發揮各界資源的綜效,提升城市的智慧產業競爭力。
因應此發展,智慧城市的蓬勃發展,對於治理者與產業皆具有顛覆性的意義與影響,以下分述之。
對於產業而言,智慧城市若能有效的執行,代表的是以下的概念能得以實現:
對於市政而言,智慧城市所帶來的益處包含:
然而對於市政而言,智慧城市需要面對的挑戰則包括:
為瞭解國際上各城市是如何來推動智慧城市的發展,以下將簡單介紹幾個城市推動智慧城市的概念與策略。
荷蘭阿姆斯特丹
阿姆斯特丹的願景是“智慧計畫將改變這個世界,而首先將實施在阿姆斯特丹”。其目標分述如下:
根據以上六點,阿姆斯特丹除發展智慧基礎建設、各類替代能源、交通共享與管理、智慧港口、智慧學生等計畫外,另一方面,更聯合業者共同出資成立了阿姆斯特丹智慧城市推動組織,讓產業可以透過此機制取得實證場域,加速以上各智慧應用的建置與試行。
新加坡
新加坡於發展智慧城市的成果屢受國際肯定。於在2006年就開始「智慧國家推動計畫(2006-2015)」Intelligent Nation 2015(iN2015),iN2015為新加坡資通訊發展管理局(Infocomm Development Authority,IDA)負責推動之資訊通訊科技發展計畫,其計畫願景為「一個智慧的國家、全球化的城市、資訊科技無處不在」,透過ICT科技的應用,使新加坡朝「智慧國」邁進。其計畫推動六大目標如下:
其推動策略以引領關鍵政府經濟部門轉型、建構ICT基礎設施、發展具ICT能力和全球競爭力人才、與發展具ICT產業為主,並有七大經濟領域(數位媒體與娛樂、教育與學習、金融財務、電子政府、製造與運籌、觀光與零售、保健與生物醫藥等)之下眾多計畫共同推動。
接續iN2015,新加坡於2014年起開始推動智慧國家(Smart Nation)計畫,其願景是「成為全世界第一個智慧國家」,推動單位也從原本的IDA之外,另成立智慧國諮詢與行政辦公室(Smart Nation Programme Office),其直屬於新加坡總理公署,負責進行相關計畫的溝通、組織與媒合。
然而,與iN2015稍有差異,Smart Nation的目標為:打造更安全、乾淨、環保的城市生活、提供更多交通選擇、長者在家得到更多照顧、反應更快速的公共服務、更多公民參與機會。故在策略上也有所調整,首先,新加坡將「智慧國家平台」視為重要推動策略之一,匯集來自各地傳感器的數據,分析後得出進一步的使用者需求等資訊,進而據此提供更良好的服務。並透過「2025資通訊媒體總體規劃」(Infocomm Media 2025),是由新加坡新聞通訊和資訊部(Ministry of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MCI)於2013年委託由企業界領導成立的指導委員會歷時2年討論而成的資通訊媒體總體規劃),建立一個具備全球競爭力的ICT生態環境,除了基本的ICT基礎建設與資料洞察(data insights)分析能力外。同時,並鼓勵創新、願意冒險且具實驗精神的ICT媒體產業生態,並簡化業者在智慧財產權之程序、減少業者採用智慧財產權之風險、以外購智慧財產權強化企業內部研發能量等。
瑞典斯德哥爾摩
斯德哥爾摩在市政府各部門、市營公司及部分民間團體協助之下,合力訂定了城市發展的長期願景-Vision 2040,其主要包含下列四項目標:
其執行計畫包含e化政府(目前已提供超過50種e化服務)、寬頻基礎建設、產學研協作、大型實證場域、交通最適化、利用ICT技術降低環境衝擊、開放資料(Open Data)等面向。
較特別的是斯德哥爾摩執行智慧城市相關計畫之資金並非來自一般年度預算,而是由前一年度市府所累積之財政盈餘支應。可使各部門進行智慧城市規劃時免受預算所限制,僅須考量成效。而在進行智慧城市計畫之相關採購時,擺脫以往向單一廠商購買解決方案之作法,而改由市政府將須解決之問題拋出,民間各界自由提供解決方案,在良性競爭之下篩選出最合適之規劃。
日本東京
東京市政府公布其願景「Tokyo Vision for 2020」,目標在2020年邁向八項願景:
依據其願景,市政府也訂出2020年須達到的多項明確目標以及推動計畫,如氫能城市計畫、交通改善計畫、都市減碳與交易計畫、環境污染監測、傳染病資訊系統、國宅改良等計畫。不過較為不同的是,東京對於公民開放與產業參與等方案較少著墨。
美國紐約
對於紐約市,「智慧城市」的概念是一個公平的城市,一個充滿活力、經濟蓬勃發展的城市,也是一個對環境負責任的管家,擁有抵抗自然和人為衝擊的彈性。其目標為縮小數位落差,並確保所有紐約人能夠充分參與,強調城市技術和創新戰略,以數位科技提升幸福感、降低成本和資源消耗,並使政府與公民能更有效、更積極地參與。目標包含有:
在推動策略上多採取與大公司合作發展各類智慧服務,如:智慧建築、健康醫療、智慧政府、回應性的交通管理、交通信號優先化、智慧垃圾管理、水質監測、空氣品質監測、即時槍彈監測等。然而,由於紐約極少注重透明參與和實驗機制,幾個大型佈建案(如智慧垃圾桶、Google支持的智慧看板等)讓部分專家產生質疑。
德國柏林
柏林的智慧城市願景期望藉由擴大公眾服務與確保公眾利益,以維持並盡可能地提高柏林的吸引力和生活品質。故在其智慧城市目標包含:
其相關策略包含有六大方向:(1)智慧行政管理和城市社會:透過現代化行政管理來加快和簡化行政管理流程並開放數據。(2)發展智慧住宅:藉由ICT解決方案發展智能家居與綠色社區發展。(3)智慧經濟:透過介面創新與新創企業透過創新型採購與國際合作發展智慧經濟。(4)智慧交通:規劃整體城市運輸發展規劃。(5)智慧基礎設施:發展永續的能源管理與資源管理等策略。(6)公共安全:發展民眾參與的新機會,並確保數據基礎設施與網絡安全。
相較於國際各都市的做法,臺北市在智慧城市推動主要概念也在於如何發展永續宜居都市,並能促動智慧產業發展。因此在整體的架構上分為四大面向:智慧政府、智慧市民、基礎建設與實驗場域。
為順利達成以上目的,臺北市政府亦透過資訊局成立智慧城市專案辦公室以協助局處達成四大面向。
整體而言,智慧城市專案辦公室主要扮演業者與市府的溝通橋樑,業者可輕易地透過專案辦公室提出創新想法,並透過府內運作機制,進行實證。
智慧公宅
以智慧公宅為例,市政府在智慧城市專案辦公室的協助下,透過與ICT產業長期地溝通與協調,清楚定義智慧住宅與其相關智慧服務的架構與採購模式,此架構可不僅可達成營建商與ICT產業能專業分工的工作內容,透過這樣的方式,也能讓各ICT業者來臺北市進行智慧社會住宅的實際投入運作,進而促成國內智慧產業發展。未來也能間接促成國內外其他城市發展智慧公宅的基礎,與業者的標案能力。
空氣盒子(AirBox)
空氣盒子(AirBox)的案例,也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由下而上(bottom-up)的發展案例。由業者提出低價的空氣品質監測方案,在資訊局的協調下,與環保局、教育局等單位合作,將250個空氣盒子佈建到各學校與市屬機構,並透過學校創客(maker)課程之結合與對於空氣品質教育來維護空氣盒子。同時,藉由產業雲端蒐集空氣資訊,並透過市府資訊局發布開放數據資料(Open Data),讓所有市民皆可以輕易的看到相關空氣汙染資訊,而學校maker課程也協助持續維護了損壞的空氣盒子,讓進行一年之久的計畫仍有過半的感知器運作中,這也是國際上少見的作法(如阿姆斯特丹所置放的第一代空氣感知器,因純為實驗性質,無人管理,目前幾乎損壞殆盡)。
而這樣的模式,也讓市民與產業能夠更了解自己周邊的環境,並且可以應用這些資料進行各類服務。而這樣的模式也讓全國各縣市紛紛效尤,也促使產業對專案辦公室提出各種環境監控想法,後續例如道路空氣地圖、呼吸道風險檢測、個人化的空氣品質檢測設備、運動中心室內空氣品質檢測等各類應用,也因此發展出鼓勵創新的實驗生態。
智慧交通
智慧解決方案與傳統的都市道路規劃相輔相成,地方交通局處主導著城市道路規劃與各類公共交通業務,而相較創新的模式則由智慧城市專案辦公室協助實驗。例如在共享載具的發展,臺北市將以發展全面綠能共享為目標,也就是所謂的3U體系(YouBike , U-Motor, U-Car),在既有的YouBike 體系下,記取經驗發展更先進的電動共享載運具。與You bike策略有所不同,U-Motor與U-Car將不採取單一家委託的方式進行佈建,而是透過由市政府提供基礎建設與鼓勵方式,邀請業者投入發展,這樣的模式將有幾個重要的優點:
值得注意的是,在加速創新這個部分,以U-Motor為例,目前在臺北市進行電動機車共享的公司是一家幾十人的新創公司,透過與國內大型機車製造業者合作,由廠商提供電動機車,該新創公司進行軟體服務開發與營運。此合作機制,能讓小型新創公司得以獲得市府與智慧城市專案辦公室的支持與協助行銷,並且在專案辦公室的媒合機制下,能靈活的與各類感知器(sensor)業者合作(例如與道路空氣品質資料服務公司、監視器服務公司合作),或是能透過車輛震動的大量數據分析,與市府道路管理單位合作,檢測機車道的道路品質,維護機車騎乘市民的安全。這樣的多元合作,也促使創新智慧生態體系的形成。
簡而言之,智慧城市專案辦公室在鼓勵產業創新的運作機制大致如下:
整體而言各類創新應用可以透過專案辦公室輕易的接觸到北市場域,並有相同的機會進行實際的實證應用。以這樣的機制來看,有以下幾個優點:
目前在臺北市透過智慧城市專案辦公室機制,已逐漸建立起臺北創新智慧生態圈的概念,讓產業與市府能夠有效的合作與發展智慧服務,也是國際上少見的合作實驗模式,現階段也收到不錯的成效,但目前合作的市府局處仍然僅是少數局處(如都發、地政、交通、環保、教育等),後續需要仰賴更多的局處加入以及對此模式的行銷,相信後續能有更多創新市府服務與智慧城市產業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