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西元2015年,聯合國宣布「2030永續發展議程」,以17項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擘劃全球未來15年發展建議方向。為使國際社會瞭解臺北市於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的成果,2019年起,北市府連續三年提出永續發展目標自願檢視報告(Voluntary Local Review, VLR),成為定期檢視實踐現況的方式,在政策、法規、產業發展落實概念,賡續實踐城市永續發展,改善市民生活品質,提高城市競爭力。
2019年9月,北市府首次發表「臺北市自願檢視報告」,納入7項優先目標,分別為確保健康及促進各年齡層的福祉(SDG 3);確保所有人都能享有水及衛生及其永續管理(SDG 6);確保所有人都可取得負擔得起、可靠的、永續的,及現代的能源(SDG 7);促使城市與人類居住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性(SDG 11);確保永續消費與生產模式(SDG 12),以及採取緊急措施以因應氣候變遷及其影響(SDG 13),透過各項永續發展作為,展現北市依SDGs原則滾動檢討、追蹤初步永續成果,彰顯定期自我檢視治理策略的決心,穩健實現發展目標。
2020年,北市府新增教育品質(SDG4)、性別平等(SDG5)、就業與經濟成長(SDG8)及工業、創新及基礎建設(SDG9)等4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並因應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將防疫措施扣合SDGs,呈現在「2020臺北市自願檢視報告」中,帶動後疫情時代轉型驅動力。同年9月,北市府環保局辦理「2020臺北市氣候行動國際論壇」,凝聚國內外專家意見,匯聚國際推動永續發展共識。
政策面上永續發展目標分為「氣候行動策略發展(2008~2015)」、「氣候行動能力建構(2015~2030)」及「氣候行動成果展現(2030~2050)」三個階段。2008年起,北市府市政會議通過「臺北市推動節能減碳方案」,奠定溫室氣體減量工作基礎,並於2014 年提前完成第一階段溫室氣體減量目標;2016年訂定「臺北市溫室氣體管制執行計畫」,設置中長期溫室氣體減量目標,並在2019年成立市府層級管考的「溫室氣體管制督導會報」。截至2020年排碳量為1,138萬噸,較2005年減量12.9%,預計2030年減碳由25%提升至30%,以「全球視野.臺北行動」思維,實現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的願景目標。
2023年3月,第10屆2023智慧城市展與首屆淨零城市展在台北南港展覽館首先登場,並延續歷年臺北、高雄雙主場之辦理模式。據主辦單位統計,今年展出規模達1,950個攤位,共計550家參展單位,來自43個國家與地區、115個城市及1,500多位海外人士參與。兩地展會共計吸引逾13萬人次參觀,規模比去年成長30%,創下展覽歷年新高記錄,成為全球城市及商務團體來台交流重要展會。
由北市府設立的「臺北市政府願景館」以「Smart Taipei∞Future Taipei」等數據治理成果為主軸,展現八大領域與36項創新應用,包含智慧政府、智慧建築、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健康、智慧環境、智慧安防、智慧經濟等,設有線上展區,透過虛擬導覽員及隨身導覽的設置,導入NFT技術應用,供觀展民眾兌換咖啡飲品,展示臺北市創新智慧城市應用、城市治理與市政服務成果。
在北市府願景館中,各展區模擬實際場景,讓參觀者體驗智慧科技新興應用的導入現況。智慧交通部分,創設無柵欄式停車場智慧管理,將停車、充電與繳費結合為一體,打造智慧AI管理營運模式;智慧政府的大數據中心則運用裸視3D技術,以城市運行儀表板交叉比對資料;智慧安防展區,北市府消防局則以虛擬實境技術,在防災科學教育館中提供身歷其境的防災觀念與應變互動教學,強化防災意識與技能;智慧交通區域部分,相較YouBike 1.0,新一代YouBike 2.0具多元租借、臨時停車鎖車方便及輕車柱三大特色;智慧教育部分,則導入元宇宙、AR、VR技術科技教育應用與概念,打破時空界限,促進交流互鑒。
謝幕當日舉辦「2023智慧城市首長高峰會對談」,以「公共服務需求推動產業發展」及「智慧社區營造及應用」兩項對談主軸,掀起另一波高潮。本次共計邀請70位跨國城市首長與市政代表、國際組織領袖、駐台辦事處與企業代表等,探討疫後經濟復甦議題及新興科技與數位工具應用對於產業數位轉型的影響性,包括公私協力模式如何增進新創驗證場域智慧建築、節能防災、健康之整合運用,同步兼顧長者與弱勢族群的福祉。在不同城市分享與交流創新策略的同時,經由觀摩標竿案例,除理解政府施政效率與市民生活品質的實踐,未來也可透過城市間的鏈結合作,精進永續宜居的城市環境發展策略。
臺北市積極推動智慧城市,將科技創新融入城市發展不同構面,透過服務型政府的理念,讓城市更加宜居和永續。公私協力是臺北市推動智慧城市的重要理念,透過政府和私部門之間的資源整合,推進城市的創新發展,打造友善實證場域。經由智慧治理的初步成果,臺北市以特出的智慧城市建設和創新經驗,例如智慧政府、智慧安防、智慧建築、智慧環境與智慧經濟等面向多方並進,持續促動跨城市與產業間的合作,展現立足國際的充沛競爭實力。
一、智慧政府:
智慧政府是推動永續發展的關鍵因素,北市府因應科技時代來臨,也推出多項便民設施,包含「臺北通App」、「臺北市公民投票提案及聯署系統」、「臺北大數據中心」及「Mydoc打造數位政府智慧文件應用服務」,透過配合數據應用的新市政治理模式,以數位化的多元市政服務、簡便的線上服務及e化應用的文件系統等應用方式,解決不必要的資源浪費,讓各項服務得以更直接與民眾互動。
結合單一身分識別及多元服務應用管道的「臺北通App」,是專屬臺北市民的數位身份識別,整合市政便民服務與資源,包括公共交通、公共圖書館和醫療保健服務等,建立數位ID與認證機制,串聯各項線上、線下服務,將個人身分識別及虛擬卡證整合至App,提供各項生活應用便利的識別及支付工具。2022年9月,購買北市公有場館票券功能正式上線,除有多元支付方式可選擇,並合併驗票與轉贈票功能,加快民眾進入場館速度。經由臺北通App持續推進生態系整合,可望串整使用體驗流程,解決臺北市便民服務的痛點。
成立於2020年的「臺北大數據中心(TUIC)」,是跨部會資料應用創新單位,由具備都市科學、數據分析、資訊工程等專業背景組合之專案任務編組,主責跨部會、跨數據源、跨專業的創新市政數據應用。與北市府各局處合作,除研擬各項創新數據分析專案,盤整重要的城市議題與政策,推動有效的數據應用。此外,針對跨域關鍵數據,打造城市運行儀表板,收整上百個城市即時數據,提供市府研擬政策規劃時,即時而精準的了解臺北市脈動的嶄新資訊介面。
「Mydoc打造數位政府智慧文件應用服務」主要提供電子文件服務平台,支援臺北市政府與外部法人或自然人間具有法律效力之契約、報價單、報支單據等G2C或G2B文件交換等無紙化服務,包含相關採購文件服務、補助文件服務、法人文件服務等,利用電子化提供資料檢閱便利性,並經由數位憑證簽章之技術,確保文件有效性。
二、智慧交通:
智慧交通對於促進城市永續發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及提高居民生活品質扮演關鍵角色。臺北市擁有高密度的公共交通網絡,包括公共汽車、地鐵和捷運系統,並結合公共自行車和電動汽車(EV),構成通達的公共交通路網,提供居民便捷、實惠的交通方式,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盡一份心力。為推進運具電動化進程,減輕民眾購車負擔,自2021年2月起,北市府陸續公告3年期的電動機車補助計畫、「電動熊讚 振興加碼」補助方案等,自公告起截至111年11月底止,累計新增電動機車達24,360輛,使北市電動機車占總機車數比例提升至8%。其中,新售車輛當中的電動機車占比達25%(全國平均為12%),推動電動機車成效指標皆為全國第一。
2023年,臺北市環保局振興加碼「電動機車補助計畫 振興加碼專案」活動,為換購或新購電動機車加碼補助8,000元,中低收入戶不論新/汰購皆可額外再獲10,000元補助。
除提供電動機車補助政策外,臺北市交通局也推動電動運具促進計畫,積極建構友善電動機車使用環境,迄2022年11月止,臺北市換電站已達291站,建置密度達1.07站/平方公里,並提供電動機車四免優惠,包括免燃料稅、免牌照稅,以及北市電動機車數成長至13.5%前,北市停管處轄管路邊停車格與路外停車場停車皆免費,公有充電站也可免費使用,以稅收優惠、補貼與建設電動汽車充電等基礎設施,促進民眾使用電動車意願。
有鑑於AI辨識技術漸趨成熟,包含「臺北市公車動態系統及智慧型站牌」、「臺北好行-協助視障者搭公車及過馬路服務」、「智慧轉運站」、「AI智慧交控之應用」、「YouBike 2.0公共自行車」、「無柵欄式停車場智慧管理」、「臺北捷運列車智能監督預警系統(TSIS 2.0)」及「Metro TIMES捷運人流資訊管理系統」等技術應用,都成為重要施政成果,不僅協助讓公共運輸更環保,影像辨識亦可提升道路安全,以AI模型演算或即時動態系統的掌握等,提高民眾便利性,打造友善、便捷的交通環境。
三、智慧安防:
隨著新興科技日新月異,AI技術也受到廣泛應用。智慧安防對於促進永續發展、保障居民安全和降低犯罪率至關重要。為了實現此目標,北市府加強其監控系統、利用面部識別技術以及建立災難響應系統。2022年,北市府資訊局聯合警察局推出「AI智慧巡邏系統」,包括新開發的「車載式巡邏系統」及「穿戴式即時影像設備」,在路上巡邏或下車臨檢時辨識可疑車牌,功能包含GPS定位追蹤,並設有SOS緊急按鈕,以及時調派警力支援,促進執勤效率,落實科技執法。除此以外,「指紋捺印E化行動工作站-協助走失長者身分確認」可提高服務效率與便民性,讓更多長者可以受益;「北市智慧警政-全國首創『Work Smart大平臺』與『守護安全』」則以全面電子化作業與即時安心服務資訊的提供,提升整體警政工作效率。
2023年,北市府警察局成立「數位科技戰情中心」以統合市警局錄影監視系統等科技設備,搭配刑案情資協作機制,體現運用大數據分析強化犯罪偵防,陸續成立「數位鑑識實驗室」、「警用無人機隊」及「科技偵查小隊」以輔助治安決策,促進偵查效能,精準掌握破案契機。此外,在發生重大刑案時,「數位科技戰情中心」也能迅速整合團隊力量及情資,提升偵查效能,以掌握破案契機與時效。
在資訊數位化的時代,消防系統也應不斷優化。運用行動裝置定位已出勤車輛,讓較不明確的手機報案獲得定位輔助。「VR學防災-震來了」結合VR科技,讓防災教育如現民眾眼前,有助提升防災意識;「臺北市行動防災App」與「119高效能勤務派遣系統」則協助掌握即時災況,有效保障人身安全。
四、智慧建築:
智能建築對於降低能源消耗和提高居民生活品質至關重要,包括推廣節能建築、建立綠色建築標準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等。
北市府建立數位化的臺北資訊整合系統,協助民眾理解社會住宅的興建、結構健康監測等知識,如經由「社宅結構健康監測平台」、「社會住宅興建計畫及戰情中心」及「臺北市社會住宅管理服務雲」,支援安全、舒適、便利與及時等全方位居住照護功能,打造環境永續與友善的居家環境。
此外,為協助相關產業業主優化能源消耗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提供工具和資源進行監控,2022年1月,北市府都更處公布增訂建物綠化容積獎勵方案,為建物綠覆面積及內容符合標準者提供2~4%的獎勵額度,可同時加碼申請「綠化量指標」的獎勵項目。「臺北市都市更新建築容積獎勵辦法」,並增訂「建築物屋頂平台及立面垂直綠化」容積獎勵項目,鼓勵建築基地、屋頂平台及垂直立面綠覆面積達節能標準者。
五、智慧環境:
在智慧環境政策推進上,臺北市持續促進廢物減量和回收利用、改善空氣和水質及建設綠色空間等相關策進作為,例如北市府工務局以「戀戀水綠 臺北水利」LINE官方帳號方式,提供水情整合與相關資訊查找服務,並規劃設計水情警報器功能,依據民眾訂閱區域,主動推送在地化水情;「道路管線智慧化管理」部分,則以智慧化方式,協助即時協調與管理,確保監管施工之品質。
六、智慧經濟:
為兼顧環境永續及經濟發展,建構綠色創新投資環境,迎向疫後經濟全面復甦腳步,協助產業適應新興科技腳步,北市府產發局持續推動「臺北市產業發展獎勵補助計畫」與「臺北市推動新興產業發展計畫」成果,挹注資金與提供輔導資源於不同規模產業,鼓勵發展創新應用服務或產品,加速內零售商圈和商家數位轉型動能。「臺北市產業發展獎勵補助計畫」自100年3月推動以來,截至112年5月止,共通過2,110件申請案,其中130件為永續發展相關領域補助案,核准補助金額計新臺幣1.6億餘元,涵蓋再生環保、綠建材、永續農業、共享租賃平台與先進電能等計畫,扶植發展新興產業的新創團隊,驅動新商業模式。
在設置綠色產業環境,鼓勵綠色消費上,產業局積極推廣低碳永續採購與發電、用電與儲能等三大能源應用,落實資源最大化,推出全臺首個「臺北市城市電能管理系統資訊平台」雲端科技應用,展示節電成果與再生能源利用情形,將北市府22處智慧電網示範場域,導入包含發電、用電及儲能設備的數位監測資訊可視化,以數位圖表化方式,展現臺北市能源政策部署與再生能源發展潛力,拓展綠色生態模式發展。
為使企業能自證生產或使用的電來自再生能源,政府推出「再生能源憑證」,又稱為「綠電身份證」,認證、追溯企業使用再生能源之憑據。產業局亦掌握此趨勢,完成6處公部門自發自用再生能源設備申請,109年至今共售出881張,交易金額總計288萬7,330元。
隨著全球暖化日益嚴峻,全世界各大城市都在推動節能減碳相關政策,臺北市面對氣候變遷衝擊,在注重經濟發展腳步的同時,也賡續先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各項措施,並打造企業友善經營環境,兼顧多元族群權益,掌握國際趨勢脈動。在落實永續發展目標之餘,亦積極推動各項減碳工作,從節能減碳、資源循環利用、空氣品質及城市綠化等面向,滾動檢討各項優先推動目標,加快城市轉型腳步,跟進國際2050年淨零趨勢願景,實現能源整合價值,共創智慧低碳藍圖,布局城市永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