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推進淨零綠生活、產業轉型 加速2050零碳未來—英國倫敦(London) - 臺北產經資訊網

主意境區

:::

推進淨零綠生活、產業轉型 加速2050零碳未來—英國倫敦(London)

英國於2019年修訂氣候變遷法(Climate Change Act),將2050年淨零排放設為目標,成為全球最早立法的國家。而倫敦過去因空汙嚴重有「霧都」之名,如今以各項策進治理做為進行改革,包含推動「超低排放區」、優化交通運具、廢棄物管理、建築變革及擴大公眾參與等相關策進作為,持續落實城市淨零排放,邁向零碳未來。

隨著氣候變遷成為現在進行式,應對氣候危機至關重要,推進淨零綠生活成為重要議程。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目標的核心,即是讓人類活動所產生的二氧化碳量,獲得等量的封存或抵消量,以取得平衡。英國首都──倫敦市以其標誌性地標和豐富的文化歷史聞名,近年並因其圍繞著能源、交通和廢棄物管理部門的變革性淨零措施聞名,在政策措施、公民參與和創新技術的支持,體現社會經濟增長與進步環境議程的融合,成為永續發展與淨零碳排的典範。

能源、運輸政策領頭 打造淨零實驗場域

在能源領域部分,倫敦市積極倡導採用可再生能源,逐步用風能、太陽能和水能取代傳統能源,修訂建築規範,提高能源效率,確保新建築遵守嚴格的環境標準,並對舊建築進行改造,這些措施除減少碳排放外,同時也可促進能源獨立性。2021年,大倫敦政府(Greater London Authority, GLA)報告指出,碳排放量較2020年減少15%。GLA發布的數據表明,可再生能源在倫敦能源結構中的比例從2020年的25%,持續增加到2023年的40%。有鑑於交通工具除消耗大量能源外,也會造成污染,運輸部門的綠運輸政策推動,削減石化燃料用量,並以乾淨的再生能源取代。倫敦除引入更多電動汽車(Electric Vehicle, EV)之外,還包括促進公共交通、單車和步行,以取代私人汽車。倫敦市擁有全歐最多的500輛電動巴士,據倫敦交通局(英語:Transport for London, TfL)數據指出,2021年至2023年間,倫敦市將EV充電基礎設施擴大60%,電動汽車擁有量也因此增加30%。2021~2023年間,電動汽車擁有量提升30%,預計在2034年前將巴士全數改成零碳排公車,洗刷工業革命以來空汙城市的印象。

2013年起倫敦市推行共享單車計畫(Santander Cycle,又稱為Boris bikes),讓渡部分汽車行駛範圍,建構市中心單車路網,將馬路空間提供單車騎乘,並利用現有公路幹道打造一條超過24公里長的東西向橫貫單車道,以道路分隔或共享的設計,保護路權相對弱勢的單車。據倫敦交通局統計,相關措施使單車租賃量增加50%。單車使用增長不僅與短途旅行有關,透過平均租賃時間增加15%,可見單車長途旅行的意願正在逐步提升中。該計畫也為市民的身體健康帶來益處。根據2023年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學院(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 Tropical Medicine, LSHTM)研究認為,騎單車的人比不騎單車的人平均增加約20%的活動,可有效降低肥胖和心臟病的發病率,促進人口健康。

據倫敦交通局估計,共享單車計畫從 2021年到2023年減少約1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另外,該計畫還促進整體倫敦單車基礎設施的擴展,自2021~2023年間,單車使用量的增加促進單車道增設30%,提供騎單車更安全、更廣泛的路線,也讓通勤者出行方式更為環保。

The next generation of Santander Cycles arrive in London

擴大「超低排放區」抗汙染 管制、收費措施雙管齊下

自2019年4月起,倫敦市推出每天 24 小時,全年(除聖誕節)外無休的超低排放區(Ultra Low Emission Zone,ULEZ),駛入該區的車輛排碳量若不符合每四年更新一次的「歐洲汽車廢氣排放標準」規範排放標準,將可能被禁止進入,或者徵收12.5英鎊(約新臺幣443元)/日的費用,若不按時繳交,最高可達140英鎊(約新臺幣5,000元)的高額罰鍰,並向怠速車輛收取塞車費。

2020年,倫敦市政府更宣布擴張範圍,將實施範圍擴大到整個倫敦市,收取費用則用於改善既有的交通路網、公車專用道、單車道與無車區。在2021年超低排放區擴建第一年內,進入該區的高污染車輛數量下降20%,僅這一舉措,就使該市與交通相關的排放量減少10%。

根據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研究指出,截至2023年,大倫敦地區的有毒氮氧化物(NOx)排放量,特別是柴油發動機產生的排放量,與該計畫未實施時相比降低26%,整個倫敦市則下降23%,危險細顆粒物或PM2.5也降低至7%。預計於2023年8月,將機動車超低排放區邊界擴大至倫敦32個行政區,在管理交通品質和減少碳排放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廢棄物管理、建築與社會參與 落實公民環保意識

廢棄物管理是另一項正在轉型至循環經濟模式的領域,倫敦從傳統的「取得──製造──處置」模式,過渡到資源再利用、減少廢棄物和相關排放的循環經濟,相關轉變涉及回收計畫、減少食物浪費,並更為重視產品使用壽命。根據倫敦的《2023年循環經濟報告》指出,回收率從2021年的33%,增加到2023年的42%。此外,由於食品再分配計畫和公眾意識活動等舉措,食品浪費減少了15%,並持續將相關概念推廣至公眾意識與認知,例如推進「零食物浪費城市」,鼓勵餐館和超市減少食物浪費,將多餘的食物捐贈給慈善機構。

2021年,倫敦市政府為「建物改造計畫(Retrofit Revolution)」耗資1.6億英鎊(約新臺幣57億元),提高建築物的能源效率並應對氣候緊急情況,相關節能建築規範的實施,使住宅和商業建築的排放量減少了10%。GLA報告稱,自2023 年起約80% 的新建築都符合這些規範,大幅超過2021年時的60%。建築行業也在嚴謹執行節能建築規範,使住宅和商業建築的排放量減少10%。

在社會參與部分,倫敦市府在2020年起,即陸續策劃倫敦氣候行動週(London Climate Action Week)與仿效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模式的倫敦學校氣候峰會(London Schools Climate Summit),以倫敦3,500 所學校,包含公立學校、私立學校、特殊學校、信仰學校、替代學校和國際學校等類型的教育機構受邀參加,將「全校」做為參與個體(包含校長、州長、企業經理、教師、學生、員工與當地社區民眾),從教育端做為媒介,實現、思考與擬定相關氣候議程的行動方案,綜整所有個體能量,成為具有凝聚力的部門,共同倡議永續議題,擴大氣候行動的影響力。

2021年聯合國氣候峰會期間,倫敦市政府首度辦理氣候啟動(Climate Kick-Start)活動,鼓勵年輕學子參與,同時提供高達1萬英鎊(約新臺幣38萬元)的獎金及免費資源,協助獲獎學生在未來一年內,提出更多可用於解決氣候變化、森林砍伐、生物多樣性喪失、空氣污染和一次性塑料等環境生態議題的創新或行動方案,從而獲得寶貴經驗,合計約有66,000多名中學生參加。2022年,倫敦市政府再次在峰會期間與彭博社(Bloomberg)、民間組織(Let’s Go Zero 2030)及倫敦學校氣候峰會合作,擴大開放給另類教育機構(如自我管理學院等)學生參加,最終獲獎的五所學校提出的項目為:活化舊/廢棄空間生機的園藝、降低社區生活成本、節水與監測、塑料回收與再生、垂直花園等,落實將永續發展教育納入課程、活動與行動倡議,強化學生理解氣候危機帶來的嚴重性,透過推動創新措施落實公民素養,讓環保意識陪伴成長不同階段。

挹注資金 助攻綠色產業轉型

早在2013年4月起,英國政府便強制規定企業應披露碳排放量,以包含市政府、金融、媒體、健康、環境管理部門及氣候研究等核心成員的「倫敦氣候變化夥伴關係」,持續提供整體綠色生態鏈的支持,致力減少產業發展對環境的影響。

為鼓勵企業採用循環經濟實踐,倫敦市提供綠色新創企業經費上的補助、輔導與支持,自2021年起,階段性投入1億英鎊(約新臺幣30億元)的大倫敦投資基金,針對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同時為環保行業(包括循環經濟)提供專項資金;「加速器-工作場所」改造,則為倫敦能源計畫中的關鍵,共計投入3,400萬英鎊(約新臺幣10億元),旨為倫敦居民提供宜居住房,提高工作場所節能效率,為倫敦提供更多本地清潔能源。

2020年起,英國政府亦公布總額達107億歐元(約新臺幣3,500億元)的「綠色工業革命」計畫,加速推進經濟綠色轉型及碳中和進程,讓倫敦朝向全球綠色金融中心邁進,提升產業轉型後的國際競爭力。

Sustainable Cities: London - The road to net-zero carbon

結語

倫敦市的淨零排放之旅面臨多方挑戰,不僅涉及政策變化,也展現公私部門共同協力的成果。結合創新政策、公共溝通和實踐模式,涵蓋能源、交通、廢棄物管理、建築和公眾參與的綜合策略,倫敦的淨零碳排目標正在以集體行動穩健前進。

針對相關環境議程,臺北市也宣示相關決心,除在2021年地球日宣示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與淨零碳排放路徑等務實作為,據2022年11月發布的「臺北市2050淨零行動白皮書2.0」指出,北市府結合主要碳排結構住商、運輸、廢棄物三大部門,分別提出具體行動計畫,自2022年就相關氣候建設,規劃約新臺幣270餘億元預算進行推動。同時,「臺北市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的提出,也就必要的減碳及調適措施進行規範,做為淨零長期推進方針。未來,透過中央與地方攜手合作,政府、區里、企業公私協力、公眾行為改變,臺北市可望兼顧經濟增長和環境可持續性,朝向「零碳臺北」藍圖穩健前進。

國際城市面面觀

參考資料

  1. The Mayor's Vision for Cycling in London - An Olympic Legacy for all Londoners
    https://www.london.gov.uk/sites/default/files/cycling_vision_gla_template_final.pdf
  2. The evidence is clear: low-emission zones like London’s Ulez work
    https://www.theguardian.com/environment/2023/may/05/pollutionwatch-debunking-myths-low-emission-zones-health-air-pollution
  3. Ultra low emissions zone expansion cut London pollutants by up to 26%
    https://www.theguardian.com/uk-news/2023/feb/10/ulez-cut-toxic-nox-pollution-across-london-by-23-report-finds
  4. 解析英國 2020 年能源白皮書《推動零碳未來》─盤整2050 年長期能源與氣候政策,建構更好未來
    https://km.twenergy.org.tw/ReadFile/?p=Reference&n=6163987007f24edfa26cbfb12aa3c11f.pd
  5. 環保倫敦:全球最具可持續競爭力的城市之一
    http://london.cn/environment-friendlylondon/
關閉社群分享按鈕 展開社群分享按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