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發布日期:
策展讓人們看見城市的根基與成長潛力。從臺灣燈會、臺灣設計展到地方的文博會,策展展現城市的獨特性與多樣性,並透過設計實踐提煉地方文化。各類展覽不僅展現了設計實力,也透過活動與策展手法凝聚城市的亮點與魅力。這些成就不僅是政府的努力成果,更需要市民和專業人士的共同參與,才能一起塑造城市的未來。
發布日期:
臺北市以「臺北140,臺北一百式」為主題來迎接建城140週年,活動序幕帶來「北門光映夜」的光雕秀,進一步推出一系列「2024臺北古蹟日」活動,引領市民一同遊覽文化歷史軌跡,感受臺北市豐厚的歷史底蘊與獨特文化魅力。
發布日期:
在全球化趨勢下,城市品牌已成為推動經濟發展、吸引投資和人才的重要策略。紐約市於2023年重新推出「We❤NYC」品牌,延續經典的「I Love NY」,旨在回應新冠疫情帶來的挑戰。「We❤NYC」運動強調市民參與與社區精神,利用現代設計和數位平台重塑城市形象,成功促進紐約市的經濟復甦。首爾市於2023年推出的「Seoul, My Soul」品牌,透過與韓國知名團體BTS合作等策略,吸引大量國際遊客,顯著提升城市的國際知名度及經濟效益。
發布日期:
臺北市做為臺灣首都,擁有深厚文化底蘊,為展現臺北市多元風貌,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與大稻埕創意街區發展協會合作舉辦「戲春大稻埕」活動,以線上線下方式呈現文化活動,推廣臺北市另類面貌,讓地方文化活動成為行銷臺北市的重要推手。
發布日期:
風格臺北,這座城市不僅在時尚界引領潮流,還以其包容與創新成為多元文化的匯聚地。無論是時裝週的華麗展演,還是穆斯林友善的貼心設施,抑或是夏日大稻埕的燦爛煙火,臺北都在不斷解構和重塑城市魅力,讓每一位來訪者都能感受到這座城市的獨特韻味與無窮活力。
發布日期:
節慶活動是現代城市品牌建設的重要推手,能夠為城市注入活力並增強其國際競爭力。隨著全球競爭加劇,僅靠硬體設施已不足夠,文化與創意活動成為城市軟實力的核心。臺北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透過精心設計的節慶活動,如BarSurfing與SuitWalk,不僅強化了城市的特色,更提升了國際知名度。未來,臺北可持續發展具有國際吸引力的節慶,結合本地文化與創意,為市民與遊客帶來獨特的體驗,並進一步增強城市品牌形象。
發布日期:
數位科技正成為現代都市品牌建設中的核心部分,而臺北具有發展潛力。透過在公共空間設置互動裝置、打造沉浸式體驗,市民和遊客可以更直接參與到城市活動規劃中,讓城市變得更有趣、更有活力。未來,臺北可以結合擴增實境(AR)和光影秀等科技,將科技藝術融入城市地標與公共空間中,進一步強化國際形象,並讓科技與文化相互交融,豐富市民與遊客的生活。
發布日期:
本文深入爬梳文化創意與都市發展之間的關聯性,透過不同的策略模式以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集聚模式、社區營造與URS發展模式及無圍牆博物館發展模式等三種面向進行討論,並以區域創新及經濟成長現況,結合對於都市再生的想像,提出帶動文創產業發展並有效提升都市競爭力之相關擬議。
發布日期:
本文擬引介形塑創意城市架構,探究大疫情後的文化復甦,透過文化創意產業為創意城市帶來可能的效益,從地方感與城市品牌,觸發城市治理相關擬議。
發布日期:
面對後疫情時代,臺北市需提前蓄積能量,以多樣性投射臺北的城市印象,因此回頭省思臺北定位,挖掘地方DNA成為獨特的地域品牌,整合臺北的休閒遊憩資源,滿足偽出國的潛在需求,另一方面,展開「二地居住」的可能性,與其他縣市甚至國外城市建立更強而有力的連結,期為臺北市引入更多的能量。
發布日期:
「2020年世界設計之都」里爾近年來積極投入閒置空間活化,以數位科技與文化創意推動產業轉型,創新設計的實力獲得法國政府的注目,在「法國科技」(La French Tech)被定位為「法國發展數位創新的重要實驗基地」。里爾也將實驗精神落實在世界之都活動中,以「概念性驗證」(POC)為架構,透過全體市民共同參與提案,最後票選出100個設計方案,將在城市裡多處景點進行原型展示和體驗,藉此驅動城市的產業經濟、社會文化及生活環境能全面轉型提升。
發布日期:
「宜居」之深層內涵尚必須讓生活於該城市之民眾、承載之生態棲地能平衡共生共榮,在生活、生態與生產(就業、工作、產業)之間的相容性,則須有更深刻之人文關懷與制度設計。而「共創設計」並非只在同一個大空間一起做設計,而是透過凝聚共識,以共同之願景、目標透過不同機制與路徑而開創出新的生命力,並進一步從紮根鄉土教育、鏈結全球相似基點,激發跨文化之交流,履行全球永續發展目標(SDGs)之在地化實踐等或許是可行的建議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