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盤點專題報導所有文章
發布日期:
地方行銷(place marketing)係指用以創造、維持或改變目標閱聽眾對特定地方的態度或行為的系列行銷活動,以吸引境內外人士前來觀光旅遊、投資或移民等,近年來日受重視的城市行銷就是地方行銷的一環。隨著諸多天災人禍所造成的強烈不安全感,以及經濟持續動盪所帶來的挫折感與無力感,讓愈來愈多人覺得生活壓力很大、很「悶」,需要可以紓壓、解悶的管道給予心靈的撫慰與平衡。在日益強烈的市場需求下,使得具有療癒人心作用,可以紓壓、解悶的「萌事物」愈來愈受到歡迎,並讓原本在動漫世界與電玩界盛行的萌文化開始跨界蔓延,除了充分展現「可愛力量大」的市場魅力,也帶動了所謂的「萌經濟」。
發布日期:
多年前的金融風暴從美洲蔓延至歐洲推倒了許多產業巨人,緊接著歐債危機爆發,更加劇了各國失業問題,尤其是青年族群影響甚鉅。許多國家為了解決青年失業問題,除了全力在漸趨失衡的勞動市場中尋找工作機會,更積極協助青年開創自我事業的契機。過去美西矽谷創業形象獨占鰲頭,吸引全球各地創業資源湧入,如今美東的大波士頓地區急起直追,透過和校園合作,共同培育青年創業基礎。而位處歐洲門戶的蕞爾小國-荷蘭,在歐洲普遍失業率偏高情況下,首都阿姆斯特丹建構的自由、開放、創意環境,也為青年與創業者孕育源源不絕的創意計畫,開啟青年以新世代創新思考及技術優勢,掌握自己方向打造新型態產業。
發布日期:
為營造友善創業環境,充實創新能量,臺北市政府推動成立創意經濟推動辦公室,整合臺北生活實驗室、臺北創新創業平台、臺北產業激勵計畫、臺北城市產業論壇、臺北人才庫計畫及臺北產經資料庫等6大專案,其中2015年3月成立的「臺北生活實驗室(Living lab @ Taipei)」為創意經濟推動辦公室推出之第1個行動方案,目的在協助可以改善公共生活,卻苦無實驗場域以致無法產業化的創新發明,以臺北做為實驗場,集結所有創新、創業者進行所有可能的創新實驗。
發布日期:
為了迎接2012年倫敦奧運,2009年倫敦市長Boris Johnson發起「首都種植」計畫,至今倫敦市已設立了2,320座社區農田,為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增添活力色彩,也為倫敦人開啟了另一種生活新型態。而成立17年的社區型農業組織「耕種社群」,也透過多元化衍伸出各種營運模式,在歐債危機下營收逆勢成長兩成,讓城市農夫成為倫敦最時髦的職業。「首都種植」計畫不僅成功在2012奧運讓全球見證永續再生的力量,兼顧社會各方利益團體、資源多力量大的NGO、土地租用手續簡便、深耕民眾教育等四大因素,也成為其他國際城市仿效的成功典範。
發布日期:
市民身處首都高壓力與競爭的工作環境中,生活中需要更多的「幸福感」,而幸福臺北的概念,就是要讓所有市民朋友無論長幼均能獲得充分的關懷與照顧,並透過助妳好孕方案、青年免息留學貸款、青年創業融資貸款、國際青年旅舍等政策,讓臺北市的年輕人勇敢築巢、築夢,這裡就是你我的家,一座友善、溫暖,讓人流連忘返的幸福城市。
發布日期:
2010年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是臺灣第一次獲得國際授權舉辦的世界級博覽會,不僅創下將近900萬參觀人次的佳績,更在國際上獲得多項大獎。為延續花博會過去的成果與市民們的期待,臺北市政府特別將圓山、美術及新生園區設置為花博公園,開放民眾免費自由進出,成為民眾一日遊最佳去處。為活化花博公園既有空間與場館,花博公園提供更多展場空間供民眾參觀與利用,包括:中山親子旗艦館、臺北典藏植物園、行動夢想館、臺北悠活村等新場館陸續開幕啟用。此外,花博公園不間斷的舉辦各項大型會展活動,包括臺北燈節、農曆春節應景活動、兒童節系列活動、主題巴士遊花博、花博萬嚇節及在2014年下半年再度串連五項花卉園藝系列活動之萬花節等。深受市民喜愛的花博公園,已成為市民遊逛踏青的最佳去處。
發布日期:
創業首選在臺北:臺北市政府為鼓勵年輕創業家勇敢創業、實現夢想,配合各項產業發展獎勵及補助計畫,創新投資於臺北市。而2013年開辦的「好當家創業投資推展及行銷計畫」更是創業的好幫手,創業服務辦公室除了提供各項諮詢服務,更架設臺北市創業資源網站平臺及交流服務,並舉辦亞太創業競賽等。「臺北創新實驗室」的成立則讓創做為完備產業發展的政策工具。除了修訂「臺北市產業發展自治條例」,提高創新研發計畫補助金額,更增訂創業、創新育成及品牌建立等計畫補助,鼓勵青年開創事業、產業創新育成、提升企業研發投入,乃至企業發展品牌與通路等,獎勵企業業青年能藉由該平臺的搭建,相互交流激盪,創造商機,試辦期間免費提供微型企業創業者或自由工作者共同辦公空間。臺北市政府期許這些資源的提供,以協助新創企業或有創業理想的青年在臺北市成長茁壯。
發布日期:
英國首都倫敦在不到十年之內,迅速成為歐陸最大的科技創業重鎮,其中一個創業組織「Coadec」針對融資管道、人才引進、數位基礎建設及場館、法規、數位政府五大面向,提供關鍵政策建議,也可做為臺北市參考學習創新政策的規劃方向。包含對於高淨值及高所得人群課徵房產稅,配套推出投資新創公司可抵稅的方案;針對新創產業所需的策略型人才,推出適當的移民政策及配套措施;盤點閒置空間給新創團隊限期免費使用,並推出簡易使用的辦公室租用APP;多觀察新的網路行為及商業模式,透過修法降低法規對於新創事業規範;學習開放資料、政務公開的精神,並鼓勵中小企業爭取政府資訊案。
發布日期:
由於產業結構屬性差異,相較於韓國、日本、美國,臺灣電子業結構為專業垂直分工,品牌與系統整合能力較弱,當前既面臨電子業者轉型困境,高科技業成長也同樣面臨挑戰;為了突破困境,應再度啟動創業風潮,透過新創事業來調整商業模式,帶動產業結構改造。而臺灣要轉型成為創新型經濟,必須建構對新創事業友善的環境,技術、人才、資金、市場是四個關鍵成功要素。具體做法有三,首先為調整科技預算機制,提高產業前瞻應用的研究經費,以高科技新創事業帶動產業轉型;其次需建構對新創事業的友善環境,重視早期創業的投資,讓創投成為振興產業的政策工具;最後是放寬外來人才的居留限制,讓全球的創業家都樂意來到臺灣創業,活絡臺灣經濟。
發布日期:
相較於傳統大型企業,新創事業不但可以帶動就業機會的攀升,更能創造可觀的經濟價值。因此,無論先進國家或發展中國家,無不調整其經濟政策,聚焦於創新知識的發展。面對全球各國對新創事業的重視與資源投注,臺灣亦應不落人後,而商業加速器的建立和國際商業平臺的推動則是可採行的努力目標。對新創事業有積極商業推動能力的商業加速器,運作模式為密集式的指導及課程,涵蓋商業及產品輔導,並透過業師和加速器教練建立產業網絡之關鍵人脈;經過3~6個月的培育期之後,將有展示機會以爭取投資者與加速器的互動和增加投資機會。建立創業生態系統,必須從大學研究和創業人才的源頭開始和未來國際商業機會接軌,有系統地規劃並在一定經濟規模下進行,才可能會有具體的效果。
發布日期:
光華商場一直是臺灣3C電子產品與零組件商場的最佳代名詞,從最初光華陸橋下兩坪大二手書攤的市集發展為全國甚至是全世界極具知名度的3C電子產品與零組件商場,商場的發展脈絡猶如臺灣資訊通訊產業歷史的縮影。如今,光華商圈遭遇的瓶頸包括:網路科技大幅改變3C實體購物行為與業態、商圈特色形象凝聚無法跟上環境發展趨勢,以及商品經營重疊性高等三大問題。未來建議以豐富的人文內涵打造別具意義的特色商圈、透過軟硬整合打造尖端科技創造更多附加價值、互動體驗與展示新天地。相信臺灣資訊園區一、二期之開發著實有機會彼此互補且共生共榮,扮演串起臺灣資訊產業黃金廊帶的使命,創造人民有感且樂活的生活環境。
發布日期:
隨著大臺北都會區日趨繁榮,人口、車輛呈現快速成長之樣態,臺北捷運系統的興建及營運,紓解了臺北都會區過去交通問題,大幅提升都市機能,促進都市與周邊衛星市鎮再發展。配合臺北市低地板公車達2,403輛(含107輛油電混合動力低地板公車),服務路線廣達112條,無障礙公共運輸服務的聯營公車數量,已經超過臺北市所有公車一半以上;此外,具備大眾運輸最後一哩功能的YouBike公共自行車,截至2014年6月,已設置162個租借站,平均每日有高達6萬人次的單車使用量;以及臺灣最長更是首座具有大眾運輸性質的貓空纜車等公共運具,完善的建設使臺北都會區民眾享受前所未有的便利生活。